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由《登高》看杜甫的沉郁顿挫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全诗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杜甫的《登高》一诗,是杜甫去世的前三年在四川夔州所作.这是一首“境界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精练、意蕴深广、极具沉郁顿挫”,用一生的血泪铸就、垂范千古的艺术经典.教学的实践使我深知,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是对老师思想、学识、功底、眼界、能力的考验.对经典作品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入乎其内”,就会浅而无味;如果不能做到“出乎其外”,就会虚而不实.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心藏万汇,才能吐纳自如;浑博深刻,才能创出境界.而经典的解读最怕浅,最忌虚.

由《登高》看杜甫的沉郁顿挫

  对此诗的教学,我力求浑厚、力求展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大气象.

  一、 文化性导入.

  导语如下:阅读杜甫的诗《登高》——此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九九重阳节带病“登高”时所写——我便想到他在23岁所写的《望岳》一诗及诗中所吟出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那首诗表达了杜甫年轻时建功立业、立志攀登事业顶峰的雄心壮志;想到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悲怆的人生情怀;想到了李白“登高壮阔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恢弘和壮阔,体会到李白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健笔力;想到了王安石在《金陵怀古》中“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地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所展现出的辽远、峥嵘的情韵.古人“登高必赋”,登高赋诗是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登高过程的艰难、等上高处的旷茫和寂寥往往更能使诗人产生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的怀想,也就容易产生诗情.细细揣摩登高之诗的内容或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热爱自然的豪情;或抒发人生感悟、历史沧桑,揭示宇宙的哲理;或抒发个人的悲抑、哀怨.我们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从王之唤的《登鹳雀楼》中、从柳宗元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中便能体会出这种感情.它不象在河边、江头“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没有“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旖旎.登高往往表现的是一种昂扬、激烈、悲抑的人生状态,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渴望(登)和旷茫无边(高)背景下的大豪情、大悲愁.总之,绘壮景、写豪情、感沧桑是大多优秀“ 登高”诗的常态.

  感受下列“登高”诗,你喜欢哪一首,或喜欢哪一首中的哪一句,并说明理由:

  王之焕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金陵凤凰台》、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杜甫的《登岳阳楼》、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这些诗都属于“登高”诗的范畴,对她们的阅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登高赋诗”的文化现象,并通过阅读有所感悟.为杜甫《登高》诗的解读展示广阔的背景和参悟对象.所以不求深和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503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