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杜牧《张好好诗帖》及成就

杜牧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张好好诗帖》是杜牧唯一的传世墨迹,有着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学习二王书法的绝佳范本,开启了二王书法雄健的审美特质,转笔法可谓其用笔上的最大特色,是我们打开二王帖学方便之门。本文重点通过对诗稿的艺术分析,揭示其用笔、审美诸方面的独特贡献。

杜牧《张好好诗帖》及成就

 1、作品简介

  《张好好诗帖》,行草墨迹,是晚唐诗人杜牧存世的唯一诗稿,制作相当精细的麻纸。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符合唐代书法的用纸、笔法的特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诗载杜牧《樊川集》中,墨迹的末二句,因伤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不伤书诗的整体精神。此件传承有序,原为清宫内藏,溥仪携之出逃,后转入张伯驹手,五十年代张伯驹捐赠故宫博物馆。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2、作品背景

  该帖是公元834年(唐文宗大和八年),杜牧在洛阳东门与歌妓张好好时隔多年后重新相遇,赠与她此首婉丽含蓄的长诗。大和三年杜牧为沈传师子弟沈述师幕府,其间,与沈府家妓张好好相识,互生爱慕之情。未及表达,沈述师即将好好纳为妾,二年后弃之。数年后,杜牧与张好好在洛阳城东酒肆相见,好好当垆卖酒,物是人非,杜牧不胜伤感,遂作此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mu/28224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