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范仲淹的美德故事(7)

范仲淹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赏析一】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名作之一。 约写于范仲淹出任睦州太守时期。文章短小精悍,仅二百多字。主题明确,议论充分,节奏明快,感情充沛。它虽不似作者自己写的《岳阳楼记》那样浩瀚雄浑,也不似刘禹锡的《陋室铭》那般纤巧明丽。但却以诚挚质朴的情愫,使人为之感动。

  【赏析二】

  《祠堂记》共分四段。第一句是起,总赞一句,点明“相尚以道”,虽然严光、光武一并点出,却如李扶九所说:“以‘先生’特安于光武之上,平中已寓侧矣。”末段交代构建祠堂的事宜,最后以歌作结,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古文观止》评曰:“至末仍归到先生,最有体格

  其次,水涨船高的烘托手法。

  作者讴歌的是严光,但他的高风亮节却是在与故人光武帝的关系中凸现的,这就不能不写光武帝,此诚如过珙所说:”题目只是严先生,却以光武对讲,正为先生占地步

  再次,灵活多样的修辞风格。

  【赏析三】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每读至斯,心中对严公子陵的追慕之情便会如潮汹涌。然而,当我真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落实在笔头。我却意外地发现自己也许还真没有读懂先生之高风!

  古往今来,大凡读书人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人生信条。圣人周游列国十四载,不辞辛劳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极为清高,以不动心见长于世的孟子,为等齐王回心转意,于是有了三宿而后返的典故。所以说,以严公之高才,心中无出仕之念,无关乎天下之心,吾不信也。

  然而在天大的机遇出现在他的面前时,先生为什么却选择了淡出了呢?众所周知,作为开明的帝王,汉光武帝无论从心胸还是贤德,确实是无可挑剔和可遇不可求的。汉光武帝和先生本是同窗,相隔数年而相遇,刘秀由布衣一跃而贵为天子,与先生仍能以同学之情谊为上,而无矜持矫作之情。好友相见,相谈甚欢。谈得夜里,刘严二人同榻而眠,而先生竟在梦中把腿搭到了天子的肚子上了!

  第二天,当刘秀以天子的身份,肯请先生出仕之时,先生却坚辞不受了。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夫子的君臣关系中,君主对待臣下以礼是臣子尽忠的前题。先生受了格外的礼遇是不错的。所以过去东商总以为,先生出仕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先生的高风也许正在于此,一个臣子得到了天子破格的款待,同学之情,古道热肠,没有一丝矫情做作。和可以天子同榻而眠,天下学人能如此者有几。于是,既不违背夫子君臣之遇的前提,又不合乎先生操守的答案也就清晰可见了。

  正是身为天子的刘秀极尽的亲情,真正让先生感到了不可以情逾礼的重要。于是乎,不仕比出仕更有高风可言。如果出仕,先生也许会成为一个杰出的重臣,而先生的不仕,却能树立浩然学风,名教于千古之学人小子。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范文正公著文缅怀先生时,正值先生仙去千载。而今人读此,盖又一千年过矣。其或之后的千年,先生之风,比山更高,比水更长!

范仲淹的美德故事  【赏析四】

  《祠堂记》所用修辞手法丰富灵活。据说,李觏读到《祠堂记》,吟味再三说:“此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辄易一字,以成盛美。”仲淹握手扣问,李觏建议“先生之德”句不如以“风”字代“德”字。据考证,范、李初见已在宝元二年(1039)仲淹知越州任上,可见在作品完成后,他对《祠堂记》的炼字仍念兹在兹,未有中辍。

  【赏析五】

  就文章的精气神而言,能升华到《严先生祠堂记》与《岳阳楼记》那样高尚境界与伟大襟怀的,古往今来,能有几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讴歌的是严子陵,但在后人看来,那不也就是他自己最逼真的写照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fanzhongyan/23282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