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范仲淹诗歌之“清”

范仲淹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在诗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

  论范仲淹诗歌之“清”

  摘要:诗歌是诗人人格的外化,范仲淹的诗歌以语言清新为显著特点。综观范仲淹的诗句,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写景抒情,大多浅切流畅,自然雕饰,都是“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本文从范仲淹诗歌的特点出发,从意境、意象、用语三个角度来探讨范诗之“清”。

  关键词:范仲淹;诗歌;清

  一、前言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具有突出的贡献,还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更是一位享有时誉的作家。据《全宋诗》所收范诗数量计,范仲淹诗作现存302首,227题,另有2首联句诗,残诗4联8句。其中古体、近体、长篇短制、五言、七言、杂言,以至于歌谣等,各体具备,而且技巧娴熟,内容丰富,为北宋诗歌创作的革新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范仲淹诗歌的特点

  1、议论倾向明显

  范仲淹诗中以诗论事、以诗论物、以诗论史、以诗论政,甚至以诗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常明显。事实上,这种议论化的倾向又是整个宋代诗的最大特点,这中间以范仲淹当时的地位和名声而言不能说没有范仲淹的很多贡献。比如在《寄赠林逋处士》一诗中,范仲淹在评价林和靖的人品和文格时写道:“风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在范仲淹的笔下这些议论并不显得浅露和直白,却往往能起到深化主题和增加认识深度的效果。同时,范仲淹诗在作出议论时没有一味追求词藻的华丽繁富与怪异奇谲,而是用语浅显易懂。

  2、比喻生动形象

  范仲淹非常善于捕捉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其诗歌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比喻,比如在《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中,他写道:“云中凋玉树,星际落榆花。花色参差露,松声仿佛加。风流裁赋苑,清苦读书家。霜女惭轻格,蝉蛾让素华。孤鸿迷鸟道,万马忆龙沙。”这首诗中对雪花的描写极其生动、迷人,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3、诗风纯真质朴

  由于受晚唐体的影响, 范仲淹的咏物诗和山水诗的诗风接近当时的魏野、潘阆等山水诗派,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纯真质朴、自然平和。正如苏轼对其的评价: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1]在范仲淹的诗歌中,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叙事议论,都“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2] 比如在《城大顺回道中作》中写道“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其由眼前的景自然地想到身边事,触景而生情,信手拈来,纯真质朴,自然清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fanzhongyan/2826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