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公开课教案《观沧海》(3)

观沧海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指导朗读课文。

  学习诗歌重在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

  四言句 X X/ X X 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五言句 X X/ X X/ X 或者 ( X X/ X/ X X )

  七言句 X X/ X X/ X X/ X 或者 (X X/ X X/ X/ X X )

  2、读出语气,读出情感。教师要范读,把时间给学生。教师的指导要跟上去!放到最后一个环节也可以,“读出感情”必然是建立在理解了文本的基础之上的。

  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心情自然是豪情万丈,激动万分。此时登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更是触景生情,坚定了他建功立业,统一中国,要做一番大事的人生信念。所以,要用“激动、豪迈、乐观、激昂”的语气,读出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四〉、疏通诗文大意。注重自学,很好!七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适当指导,和九年级不一样。

  1、学生根据资料、小字注释及老师提供的资料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2、订正诗文大意。

  (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这样记忆深刻,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合作探究,解答问题。

  1、作者登上碣石山之后看到了那些景物?

  明确:浩荡的海水、耸立的山岛、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深秋的日月)

  海水荡漾是动景,山岛耸立是静景,相互映衬之中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草木丛生是静景,洪波涌起是动景,动静之间展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2、这些景物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思想触动?

  明确:山岛的繁茂,激发了他的昂扬斗志,自己应该像深秋之草木那样仍然焕发人生的活力;海水浩荡,给他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坚定了他的人生信念,动荡的局面应该有人稳定大局;沧海吞吐日月,拓展了他博大的胸襟,一个人有了博大的胸襟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理想或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通过描写沧海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象,展示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抒发了他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ancanghai/2651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