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注重积累 学会运用──《观潮》的教学反思

观潮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本学期执教《观潮》一课,这是一篇传统课文,作为公开课,执教的次数很多,我自己过去也曾经教过,是循着三条主线:人物线、声音线、以及潮来线来设计教学教法的,但是这次再教这一课,在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下,如何做到老文新教,成了我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启示,值得深思和总结。

注重积累 学会运用──《观潮》的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方面,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时效。整堂课中,我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我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上,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我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努力读得精彩些。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的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有兴趣。再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教学中,我让学生领读,我来跟读,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跟读的被动做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体现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语文课上的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这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道填空题: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潮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这道题我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它既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又能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填出不同的答案,学习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anchao/13735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