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学案(4)

归园田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全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近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画外音: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动静结合的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静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动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远近结合的手法:“远人村”,“ 墟里烟”远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颠。”是近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从视觉角度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从听觉角度写。

  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这么美的田园生活,作者是向往,追求的。

  (4)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无尘杂”“余闲”“返”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此时回到田园的诗人心情是如何的?(喜悦、闲适)

  讨论: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古有“学而优则世”之说,本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从这个角度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的归隐是对污浊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人生的有舍有得,他为了追求田园生活,追求自由的高洁品格,他选择了舍弃。  小结: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也塑造了世上最让人崇敬的人格,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厌恶)官场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田园(远近结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iyuantianju/2703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