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郭沫若作品的特点(3)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郭沫若作品的艺术特色

  1想象手法的运用

  郭沫若视夸张、幻想、虚构、想象为文学的生命,认为文学、诗歌、喜剧等所有艺术品类都离不开艺术想象,只有展开大胆的想象,才能使其文学、诗剧和历史剧绽放着独有的风格。比如,《女神之再生》中,在想象方式上,在作者的描述中,不再是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救世的情节,而是女神们砸烂了旧世界,为新世界创造一个新的太阳。在《屈原》中,郭沫若运用其想象的手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虚构情节,虚构人物,充分体现了屈原的高风亮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创作《王昭君》时,他也发挥了艺术想象的重要作用,以诗人的理想愿望和历史文本“应该如此”的诗性逻辑,填补了历史文本中事件和人物的空白点,赋予历史文本以全新的意义。面对郭沫若描画的这些想象的形象,我们的确感到震惊、亢奋,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向上的力量在鼓舞我们前进,这些想象的运用也体现了作家的美学理想和艺术个性。

  2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

  虽然郭沫若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但他从来都不缺乏对现实的关注,他的作品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并且他还企图用自己的创作超越现实。比如,“五四”时期,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文学为革命服务是时代对文学提出的神圣使命和要求。《卓文君》、《王昭君》等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描写了主人公打破传统,崇尚个性和自由的思想,这正是“五四”时代浪潮下涌现出的杰作,与“五四”个性解放的精神相呼应。抗战时期,郭沫若的写作触及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家通过对《屈原》的塑造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表现了屈原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才干,歌颂了屈原的高尚情操和理想抱负。屈原的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作家就是要通过屈原的愤怒,通过诗的激情把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使历史的激情和时代的激情结合起来,奔腾在屈原的愤怒之中,满足抗战这一时代主题的需要。郭沫若的作品总是和时代紧密相关,都是作家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反映了特殊时代的精神,歌颂了在新时代里充满新内函、新力量、新希望的新生命。

  3象征的运用

  象征是一种具有本体性质的艺术精神,郭沫若的象征深植于其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来源于他内在的文化资源。作品的形象以其象征性、写意性达到了与意象的融合,使现实和观念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比如,《黎明》描写一对挣脱了封建束缚的先觉儿女,回到了光辉明耀的大自然中,表现了“五四”精神的先知先觉者以最新最美的面貌出现,一起砸碎“幽宫”、“囚笼”,向新世界奋进的斗争精神。《梅花树下的醉歌》把梅花喻为“宇宙的精髓”、“生命的泉水”,她所蕴含的生命之美、生命之活力,代表着全世界的一切。《凤凰涅》通过对岩鹰、家鸽、鹦鹉等一群凡鸟的书写,对庸俗的雀鸟的讽刺,有力地鞭挞了政客、奴才们的庸俗丑恶,充满着对扼杀人性和自由之势力的鄙薄憎恶。而 “凤凰和鸣”以复生的情境,书写了坚贞纯洁的凤凰在烈火中获得了新生,表现了作者对形而上的生命升华的追求,创造了一个和谐、净朗、芬芳和自由生动的新世界。《天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叛逆精神和狂放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叶罗提之墓》将恋爱的切入点集中在一双手上,是一个富于象征性的暗喻,大有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味。总之,郭沫若通过对象征手法的运用,运用形象化的手段传达出作者对事物内在本质的看法,强烈地表达了内心的激情,形成了作家独特的艺术表现模式。  四结语

  总之,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也发表了大量的诗论,留给我们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是一个时代的歌者,他笔下的人物是时代精神的化身。时至今日,对其作品以及人物进行深入研究,仍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2332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