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郭沫若为什么为康生写挽诗(4)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联手发起“兰亭论辩”】

  以书法行家的身份,称颂毛泽东诗词墨迹是“书法的顶峰”,真是石破天惊。有意味的是,与此同时,郭沫若和康生合作发起关于《兰亭序》真伪的论辩,似乎不单纯是有关书法史的学术之争。

  1965年6月号《文物》杂志,发表郭作于同年3月的《从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光明日报于6月10日、11日全文予以转载。文章发表之前,康生、郭沫若分别致函南京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宫维桢,可为两人合作提供佐证。

  郭沫若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传世《兰亭序》文的作者并非王羲之,则《兰亭序》帖的书者更不可能是王羲之;他是《临河序》的作者,传世《兰亭序》乃后人在《临河序》的基础上窜入140余字而成,与王羲之思想不合;《兰亭序》帖书者为隋代智永。王羲之是公认的“书圣”,《兰亭序》又是其公认的代表作品,否定了《兰亭序》的作者,也就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这位“书圣”的地位。尽管郭沫若在文章中表示并不否定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承认《兰亭序》帖自有其价值,并称自己至今仍能不依帖而临出全文,但是真如他后来所形容的,“文章一出,四面八方都骚动”。那么王羲之的字体究竟是怎样的呢?郭沫若称:“关于这个问题,康生同志就文献中作了仔细的探索。他认为‘王羲之在唐以前和唐初是以善草隶、隶书、章草著名的。’他收集了资料五条如下。”接着,郭沫若不厌其详地开列康生提供的五则史料。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四则史料出于《晋书·王羲之传》。郭沫若对《晋书》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加之要写这样的翻案文章,这些史料在他而言断不是什么新鲜货色。然而郭沫若似乎依然不愿掠人之美,指名道姓地告诉世人,这是出于一位主管意识形态的政要的提示。开列五则史料之后,郭沫若直接引用“康生同志的结论”:“王羲之的字迹,具体地说来,应当是没有脱尽隶书的笔意(原文着重号为郭所加,郭在文中最为看重而反复涉及的就是这个结论——作者注)。这和传世《兰亭序》和羲之的某些字帖是大有径庭的。”郭沫若强调:“这见解非常犀利。”这等于是以康生提供的史料来论证康生的观点。这位学术大家竟如此无所顾忌地等于为当今政要“作注”。

  事情还不止于此。8月17日,康生致函郭沫若:

  今天在接见部队干部时,主席问我:“郭老的《兰亭序》官司怎样了,能不能打赢?”看来主席对此问题颇有兴趣。我回答说,可以打赢。当然这些头脑顽固的人要改变他们的宗教迷信是难的。然后我又将您的两篇文章的大意简要地告诉了他,又将找到的孙星衍的材料也告诉了他。他说如果确实,倒是有用的。最后我说等郭老文章改好,可以送给主席看看。看样子他是愿意看的。

  郭沫若即于当天致函毛并寄上8月7日所作《〈兰亭序〉和老庄思想》及12日所作《〈驳议〉的商讨》两文的清样。8月20日,毛在退回清样时致函郭:

  8月17日信及大作两篇清样,均已收读。文章极好。特别是找出赵之谦骂皇帝一段有力。看来,过分崇拜帝王将相者在现在还不乏其人,有所批评,即成为“非圣无法”,是要准备对付的。

  这最鲜明不过地表达了毛对“兰亭论辩”的观点。后来章士钊这位以毛的老朋友自居而敢于上书的中央文史馆馆长,亦改变了视“兰亭论辩”只是百家争鸣的“论学”,纯粹是学术问题的观点,深悔上书之举,“一下子又卷进了政治漩涡”。章氏的这种遽变颇有意味,也正从一个侧面昭示学术背后的政治。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表露的雄视古今、睥睨包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内的封建帝王的心胸,以其对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的酷爱,对在《兰亭序》帖上“迷信”唐太宗的陈见,是完全可能不以为然的。以康生的一贯作派,也不大可能无所依傍地标新立异,进而将这种新异通过郭沫若公之于世。这年11月7日,“兰亭论辩”已近尾声,康生在致古文字学家唐兰的信中说出真意:“以现有各种兰亭本子而论,我说本世纪以来对之评价甚低,即使能证明临本尚存王书轮廓,这也只能反映兰亭书法之姿媚而已。”“今岁已发表之兰亭文章,我读得不多,就我所见,除郭老外,大都只论兰亭之真伪,不谈书法之优劣。也许论者以为兰亭书法已有千古定论,毋庸涉及,其实真伪问题,归根到底是从评价高低而来的。避谈书法高低,只论兰亭真伪,即使引尽古籍,亦不能令人心服。兰亭书法评价,据我看并不复杂,其所以弄得神妙莫测,这恐与历代皇帝的提倡与长期的迷信宣扬大有关系”。其实,郭沫若“破除迷信”还没有大胆到否定《兰亭序》帖自身艺术价值的地步。

  康生与郭沫若联手发起的“兰亭论辩”,在当时似乎不了了之(这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学界视线为之转移)。但在1973年出版的《兰亭论辩》一书的出版说明中,肯定郭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态度推翻历代帝王重臣的评定”,并进而将这场学术争鸣定位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这正是毛泽东当年对章士钊《柳文指要》的批评。而郭沫若驳高二适崇拜唐太宗更使毛泽东有“文章极好,特别是找出赵子谦骂皇帝一段有力”的激赏。至于说否定《兰亭序》也就在相当程度上否定王羲之这位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书圣”,是否与称颂毛诗墨迹乃书法之“顶峰”为一时之巧合,只能是见仁见智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3031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