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郭沫若爱情诗(4)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913年,郭沫若考入天津陆军军医学校,未曾入学,即途经朝鲜,于1914年东渡日本求学。同年,考取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次年9月,离开东京到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医科攻读。1916年8月,一高学友陈友骥因肺病死于东京圣路加病院。郭沫若到病院去取陈的X光片时,与护士安娜(佐藤富子)邂逅。安娜,仙台人,其父是位牧师。她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毕业后。立志献身慈善事业,便离家出走,到东京后在医院做护士。见到郭沫若后,她被他对朋友的一片赤诚所感动,竟潸然泪下,答应一定将X光片找出,给他寄去。郭沫若也从她的眉目之中,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圣洁之光,为之肃然起敬。事后,安娜不但寄去了X光片,还附上了一封安慰郭沫若的英文长信。接着,这一对多情的青年男女便书来信往,称兄道妹,很快沉陷进爱河之中。同年底,安娜到冈山,与郭沫若同居。但她的父母却坚决反对这一门亲事,并因此与女儿断绝过关系。次年8月,安娜去东京学医,5月,因怀孕又返回冈山。

  在与安娜热恋的前前后后,郭沫若为她写了好几首堪称佳妙的爱情诗。他说:“因为在民国五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安娜)的恋爱的发生,我的作诗的欲望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女神》中所收的《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奴司》,都是先先后后为她而作的。”(《我的作诗经过》)这些诗表达了他们相爱的挚情,相聚的愉悦和分别时的愁绪,内中都跃动着两颗纯情无饰的心。它们是爱情实感的记录,而非冥思苦想的琢饰品。

  《别离》,1920年1月7日发表于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时,题为《残月黄金梳》,是首古诗词气息很浓的诗。从诗中用了不少文言词语推断,写作时间可能更早,大约正是安娜离开冈山前往东京学医时。分别是在晚上,情牵思萦,走走复停停,可谓“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送罢爱人,归来正是东方欲晓,残月挂空。他触景生情,一时间真想把天上那半边残月摘下来,做一把黄金梳子赠送给爱人。然而,她已远去。此时,不闻她软语俏声,唯闻桥下流泉声如泣。顿感残月挂空自然是摘之难,但这别离的痛苦忧伤,比之登天摘月,还要令人难以承受。随着情感的喷涌,诗人援笔疾书,倏尔成篇。诗的妙处,在于激情奔腾,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其实,郭沐若全部诗作的奇特之处,也正在于此。后来,诗人自己曾用浅明的白话将《别离》改写过,虽不如原诗精炼简约,却愈加畅达激越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34431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