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诗十九首(6)

古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去者日以疏

  【原文】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①。

  出郭门②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③。

  白杨④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⑤,欲归道无因⑥。

  【注释】

  ①去者、来者:指客观现象中的一切事物。来,一作“生”。“生者”,犹言新生的事物,与“来”同义。疏:疏远。日以亲:犹言一天比一天亲近。亲,亲近。以,古“以”、“已”通用,义同。②郭门:城外曰郭,“郭门”就是外城的城门。③“古墓”两句:上句是说,古墓已平,被人犁成田地;下句是说,墓上的柏树,被人砍断,当做柴烧。犁,农具,这里作动词用,就是耕的意思。摧,折断。④白杨:也是种在丘墓间的树木。⑤故里闾:犹言故居。里,古代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后来泛指居所,凡是人户聚居的地方通称做“里”。闾,本义为里巷的大门。⑥因:由也。

  【译文】

  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辈,原来自己不熟悉他们,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就会印象加深而更加亲切。

  走出郭门,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怆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

  他们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

  白杨为劲风所吹,发出萧萧的哀鸣,肃杀的秋意愁煞了人们的心。

  人生如寄,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长期在外的游子,怎不触目惊心。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

  想要归返故里,寻找过去的亲情,就是这个原因了。

  【赏析】

  本诗从题材范围、艺术境界以至语言风格看来,有些近似《驱车上东门》,显然是游子所作。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艰难、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不可得的怆痛之感。

  明月皎夜光

  【原文】

  明月皎夜光①,促织鸣东壁②。

  玉衡指孟冬③,众星何历历④。

  白露沾野草⑤,时节忽复易⑥。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⑦,高举振六翮⑧。

  不念携手好⑨,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⑩。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①皎夜光:犹言明夜光。②促织鸣东壁:这句是表明气候已经进入渐渐寒冷的深秋。促织,蟋蟀的别名,一作“趣织”,“趣”是“促”的古字。蟋蟀的鸣声标志着秋天的到来,是妇女们忙着织寒衣的时候了。③玉衡指孟冬:是从星空的流转说明秋夜已深。玉衡,北斗七星之一。④历历:就是逐个的意思,众星行列分明的样子。⑤白露沾野草:是带有季节特征的秋天景象。⑥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这里用引申义,急速、突然的意思。⑦同门友:同在师门受学的朋友。⑧翮(hé):本义为羽毛中间的硬管,指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质空心的羽轴。这里泛指鸟的翅膀。⑨携手好:指共患难的交谊。⑩“南箕”两句:这两句取《诗经》之语,加以变化,用来比喻“同门友”空有“同门”之名而无真实友谊。良:确实。盘:大石,用以象征坚定不移的感情。

  【译文】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清唱着。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啊!

  而从那枝叶婆娑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

  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叹息和感慨世态炎凉、虚名又有何用呢?

  【赏析】

  本诗是描述一位失意者抱怨显贵朋友之不念旧谊而不相援引。其怨情系在秋夜独处之时,由眼前凄清之景物引触而来。诗分三部:前八句写景,中四句敘事,末四句感慨。由景生情,前后呼应,情景交融。

  前八句以眼见今夜月色皎洁明亮,早闻蟀在东墙角鸣叫。秋夜独处,凄清景物,令人悲郁不能寐。仰观于天,望见北斗斗柄之玉衡星已经指向孟冬亥宫之方向——西北方,时已过夜半,天空之星星皎洁熠熠,天就将亮。低头俯察,草上露水晶白,秋亦已深。令人感到时节变换何等之快速。此时又若似听到秋蝉凄切之鸣叫,看见燕鸟奋翼之飞逝。

  中四句承前两句,联想朋友之贵而弃我说,以前同窗共学之老友,皆飞黄腾达,像鸿鹄之奋翅高飞,如今已忘记从前携手同游,患难与共之好友,将我丢开如抛弃一串走过之足迹。

  末四句兴感友谊不固,徒知己之虚名复何用。以天空之星,南有箕星,北有斗星。但箕星不能盛物,斗星不能酌浆,牵牛星更是不能负轭,徒有其名而无其实,故人间友谊若无盘石之坚固,徒有同门友之虚名,又有何用?借南箕、北斗、牵牛之有名无实,比喻交道之不终。

  综观诗篇,叹时物之变异,感节序之流易,因思昔者同门之友,高举自奋,乃不念平生久要之好,竟弃我如遗迹然。如南箕不可以簸扬,北斗不可以挹浆,牵牛不可以驾车,是以虚有其名,而不适于用。以兴为朋友者毫无贞固之心,而徒事虚名是无益也。先写景后抒情,由景而生情,转换自然,前后呼应,浑然而成。

  东城高且长

  【原文】

  东城高且长,逶迤①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②,秋草萋已绿③。

  四时更变化④,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⑤,蟋蟀伤局促⑥。

  荡涤放情志⑦,何为自结束⑧?

  燕赵⑨多佳人,美者颜如玉⑩。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

  ①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②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动地起:言风力之劲。③已:一作“以”。萋已绿:犹言“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萋,通“凄”。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④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变化。更,替。⑤晨风:鸟名,一种健飞的鸟。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⑥蟋蟀:承上文“岁暮”而言。局促:不开展也,“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⑦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放情志:谓展胸怀。⑧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结束,犹言拘束。⑨燕赵:今河北一带是古燕赵之地。⑩如玉:形容肤色洁白。被服:犹言穿着。被,披也。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乐理”。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驰情:犹言遐想、深思。中带:内衣的带子。一作“衣带”。沉吟:沉思吟咏。聊:姑且。踯躅:驻足,且前且退貌,是一种极端悲哀的情感的表现。思为双飞燕:愿与歌者成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意指同居。君,指歌者。

  【译文】洛阳城东面高高的城墙,曲折绵长,从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地吹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四季轮回,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晨风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感到了时光的流逝与短暂。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那燕赵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美女,美女容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着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习练着清商之曲。

  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婉动人。

  体味曲中的含义,手在弄着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沉吟之余双足为之踯躅不前。

  被佳人深沉的音响感动,心里遥想着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爱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客中生活的一个偶然现象,反映出诗人空虚而无着落的现实苦闷和悲哀,与《西北有高楼》意境相似。

  这首诗不仅描述着诗人目睹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内心的痛苦骚动。生活竟如此重复,单调变化的只有匆匆逝去的无情时光。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衰秋,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受到了时光流逝的迟暮之悲?这一切似乎都从相反方面,加强着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意念: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不如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17835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