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于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表达

古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重点难点梳理

关于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表达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有关表达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设题中也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考试大纲》,还是有关的工具书或写作教材,都没有对它的内涵或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因此我们只能对其作如下大致的表述: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析】该诗由眼前之景起兴,以此抒发感慨。解答此题,前提是要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关系——实写的内容往往不是重点,而是抒怀、明理的依托;虚写的内容常常由实写而来,并常常涉及诗词的主旨。作答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挖本质,即通过诗中表面之景(即实)来揣摩作者内心之情(即虚)。

  【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解析】该题两个题目均为表达技巧鉴赏题,且都提出了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修辞方法、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动静结合)。

  第一问:考查修辞方法,涉及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等,考生选择其中三种并结合诗句作出说明即可。

  第二问:须明确诗歌的写景顺序。写景顺序一般指的是时间(早晚白天黑夜等时间变化)顺序和空间(远近高低内外等层次变化)顺序;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描写,以多角度开拓意境,使景物互为映衬,从而构成一种情趣,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词写鹰,但作者几乎未从正面描写鹰的形象,而是极力着笔于鹰身处的背景和环境。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烘托了鹰凌厉激荡的气势形象;风低一句更让人仿佛看到鹰在广阔草原上迅疾低飞的雄姿。显然,作者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描写鹰矫健的英姿和凌厉的气势的。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烘托鹰的形象。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解析】该题是一道比较鉴赏题,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鉴赏角度,应仔细揣摩诗歌内容,从中找出最为鲜明突出的表达技巧类型。两首诗前后两句所描写的内容反差都很大,很明显均是采用了对比手法。古诗中的对比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或让对立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以此来揭示主题,增加诗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19365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