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年夜故事《灶王爷传说》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今天是小年,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年夜故事——《灶王爷传说》,欢迎阅读~

小年夜故事《灶王爷传说》

小年灶君神的故事小年夜故事《灶王爷传说》大年和小年的故事小年夜故事《灶王爷传说》

  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

  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小年夜故事《灶王爷传说》

十二月二十四小年由来小年关于灶王爷的故事
关于小年夜的习俗故事小年夜故事《灶王爷传说》过小年祭灶王的故事小年夜故事《灶王爷传说》

  PS:灶是家庭的象征。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最初的家庭,便出现了赖以生存的火塘。在我国南方,火塘的存在延续了很长时间。从原始的火塘,到近代一些少数民族中还在家里砌有火塘,火塘成为家庭的中心。人类又发明了地灶,在地下挖一个土坑点火烧饭。这个历史大约也相当地长。考古发掘从汉墓里发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高台灶的模型。这说明高台灶在那时已经相当普遍地使用了。这些高台灶有进火口,有出烟道,有高高的锅台,与我们今天农村的高台灶并无太大的差异,已经相当的完善了。

  学者们证明,人类早期存在着多神信仰,视万物为有灵性的东西,并加以崇拜。灶也不例外,很早就出现了灶神的观念。灶神的产生,实际上是灶对于人类家庭的神圣性和重要性的一个象征。我们现在还常说家庭的“香火”不能断。这火就是灶里的火。后来指子嗣。

  据我国民族学家杨堃先生早年研究,最初的灶神是蛙。乍看起来这个说法颇为离奇,但往深里一想,顿绝蛮有道理,所以被许多学者所接受。地灶窝子里常有水,有水就难免会有蛙的孳生;蛙在原始人的想象里成为灶神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完全是可能的。杨先生还从语源学等多种学科作了考证,这里不能尽述。后来,轩辕皇帝、神农氏、火神祝融等神话中的许多“文化英雄”都曾被人类尊为灶神。其中以祝融作为灶神被祭祀的时间最长。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中,还有很多人物被民间传说塑造为灶神。成书于唐代的《酉阳杂俎》里就说:“灶神名隈姓张,状如美女,又名单,字子郭。”在现代搜集到的大量灶神传说中,形迹不同、名字各异的灶神,也大多姓张;在流传中,也有其他姓的灶神与张姓的灶神并存。民间流传着灶祃(灶神像,一般是套色木刻),上面画着灶神及财神(招财童子和利市仙官)、喜神、福神、聚宝盆以及灶神上天所使役的马匹等。还有的画上画着两个灶王,传说一个姓张,一个姓李。这是民间信仰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的表现。

  民间习俗,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有些地方是二十四)是祀灶的日子。所谓祀灶,就是送灶神(民间通常叫灶王爷,是个准神或半神的角色)上天,祈求灶神向玉皇大帝说下界人间的好话,以保全家老小平安吉祥之意。应当说,对尚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老百姓来说,这种愿望是无可厚非的。过去,北京也好,华北、东北许多地方也好,家家户户都在住房的明间砌一高台灶,靠近灶头的墙上贴着一张从市场上买来的灶祃。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一般是在晚饭之后),便把贴在考绩灶头墙上的这张旧灶祃撕下来,拿到院子里用火烧掉。这叫辞灶。辞灶伴随着一些简单的仪式。在神像前供上麦芽糖制的糖瓜或关东糖(北京称南糖),意在让灶王爷把嘴粘住,以免他到天上玉皇大帝那里去乱说乱奏。还要烧些纸钱,意思是送给灶王爷上天路上用的盘缠。还要给灶王的坐骑准备一桶水和一些草料(黑豆),供他喂马之用。在祭祀时,户主口中念颂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类口诀。然后全家人依次叩头,为灶神送行。仪式就这样简单。祀灶有些禁忌。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旧俗,祭拜时,一般是男子先拜,而后女子再搬。也有的地方,妇女是不能祭拜灶王爷的。彭蕴章《幽州风土吟焚灶祃》:“焚灶祃,送紫官,辛甘臭辣君莫言,但言小人尘生釜,突无烟,上乞天公怜。天公怜,锡纯嘏,番熊豢豹充庖厨,黑豆年年饲君马。”记述的就是这一习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80454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