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清明节来历故事介绍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下面给大家分享了清明节的故事,欢迎阅读!

清明节来历故事介绍

  清明的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浪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们,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很少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个人名字叫做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昏了过去。

  可是身边也没有什么吃的,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就这样十九年过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当年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非常惭愧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意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谁料到大火失控,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了一阵,然后安葬了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晋文公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当年割下自己的肉侍奉您,只是尽我的一份忠心。我的心愿只有一个,希望主公您,清正廉明。我当年侍奉您不是为了要获得什么荣华富贵,如果主公您心中还念我的好,请您在回忆起我的时候,常常反思一下自己,希望您心中装着人民。如果能这样的话,我在九泉之下心里也不会感到惭愧,希望君主清正廉明。

  晋文公将书藏在自己的袖子里,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称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他发布命令,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之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节,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老百姓多吃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年一次的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就是为了纪念。

  清明节的古诗词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韩翊《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杨万里《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张继《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程颢《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83457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