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华美德少年故事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美德,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怎样才能认识美德,并拥有它?这个问题不简单,《美德少年》给了我答案。小编收集了中华美德少年故事,欢迎阅读。

中华美德少年故事

  王延俊,男,14岁,扬州市文津中学学生。王延俊的父亲生病后,妈妈承担起家庭重担,除了白天打工外,每天还要起早去送牛奶。看着妈妈渐渐消瘦的身体,懂事的王延俊主动承担了替妈妈送牛奶的任务。他每天四点半就起床,一家一家把牛奶送掉,一直要送到六点钟左右,才匆忙地吃点早饭往学校赶。他的妈妈清楚地记得,越是节假日、别人家的孩子越轻松的时候,他就越忙碌。特别是每年除夕之夜,懂事的他总是争着抢着、帮助妈妈冒着风雪外出送牛奶。在家里,王延俊一直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父母曾多次生病住院,每当这时候,他每天一放学就赶到医院,端茶送水,照料父母。有一次,父亲住院了,母亲白天打工没有时间照顾。于是,懂事孝敬的他又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他每天一大早送完牛奶后,就把母亲做的早饭送到医院,服侍父亲吃完后才急急忙忙赶到学校上课。下午一放学,他又匆忙赶到医院,为父亲擦洗身体,换洗衣服,关切地问候父亲的病情,与父亲谈谈心,减轻父亲的病痛。星期六、星期天,他更是整天陪护在医院,为父亲端茶送水,细心呵护,一直到父亲康复出院。王延俊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整个扬城。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扬州市孝德之星、扬州市十大美德少年标兵等。

  王思源,男,12岁,常州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7(7)班学生。“你的高尚品格、助人为乐的行为将永存于我们和受助人的心中”,2008年8月8日,王思源收到中国红十字总会的来信,信中对他向四川地震灾区的捐款表示了感谢。王思源上小学时,看到学校的垃圾筒里经常有同学丢弃的饮料瓶,觉得捡拾起来既能保护环境,也能使资源得到再利用。从那以后,课余时间、放学路上总能看到他在草丛中、垃圾筒边忙碌的身影。小脸出汗了,小手变脏了,丝毫没有影响他翻捡的热情。几年来,他捡起的瓶子成千上万,堆起来快有一座小山那么高了。每一次卖瓶子得来的钱,他都单独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并一笔一笔地记录在本子上,到他小学毕业时累计达七八百元。这些钱他自己从来舍不得花一分,但是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却毫不犹豫。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消息传来,他立即倒出小盒子里的钱,捐出200元钱汇给了中国红十字总会,后来又让爸爸买了一千多元的书,委托去汶川参加救灾工作的同志

  江奇,男,14岁,常州市实验初中八(6)班学生。右手的残缺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左手的能力,也激发了他积极上进的人生动力。江奇相信,一只手也能创造奇迹。他时常用这样一句话勉励自己:“向不可能说不!”一开始家人、朋友都觉得骑自行车对他来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爱挑战的他在学骑自行车时不知摔了多少次,负了多少伤,但他从没流过一滴泪水!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学会了!这次成功经验给他带来了莫大的鼓励,更令他开心的是,他可以为家人分担烦忧——他可以骑着自行车帮奶奶去超市买日用品了。他喜爱运动,进入初中的第一次秋季运动会就拿到100米第一,200米第二。除了跑步,踢毽子、跳皮筋都是他的强项,但惟独跳绳令他犯了难。不服输的他把绳子的一头绕在残臂上,打个结,配合着另一只手甩动起来,粗糙的绳子摩擦着稚嫩的手臂,残臂被勒得通红,皮都磨破了,可他说,这点伤痛无法阻止男子汉追逐成功的步伐。老师和同学们为了照顾他,没有给他安排值日,可他却让自己每天都成为值日生,他要用实际行动为热爱的集体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今年他还积极参加了八年级组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主任竞聘活动,并赢得了全年级同学的信任和支持,以全年级最高票数获得竞聘成功。

  成倩,女,生前系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学生,2010年因病去世。一个年仅13岁的少女,与病魔进行了5年之久的抗争,最后永远闭上了双眼。她在病床上忍着剧痛坚持写作,留下了40万字的童话文稿。她就是成倩。成倩小学时成绩特别优秀,尤其喜爱写作,家里的奖状贴满了墙。8岁那年,一向健康的她开始莫名呕吐,吃不下东西。从此,小成倩开始了在全国的漫长求医道路。由于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成倩的大部分时间便读书与写作。她爸爸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背了20多万元的债务,可是依然查不出真正病因。到了上初中时,成倩的'病情没有一点好转,体重只有35斤,可她要读书要上学,但家里已拿不出钱。乐吾实验学校董事长王华桂知道后,决定免费让成倩到乐吾上学。在乐吾读书期间,她除了体育之外其他功课门门优秀。以后的日子里她就辗转在全国各大医院和学校之间。看病途中的小成倩,总是随身带着一背包书和一沓稿纸,学习、读书、写童话是她最大的乐趣。她的病越来越重了,可她的童话作品却越来越多。但是无情的病魔并没因为人间真情而丝毫感动,2010年3月26日,小成倩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成倩离世后,王华桂决定完成成倩的遗愿,帮她出书。2011年7月,成倩的遗作《未曾凋谢的玫瑰》在河海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朱恩汉,男,16岁,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自小失去母亲又丧失听力的朱恩汉,在同龄人中一直是自尊自立、勤俭自强的典范。朱恩汉自幼与父亲、哥哥相依为命,洗衣、做饭、收拾家务从来不用父亲操心。稍大一些,他便跟着父亲去地里干农活,手上磨出了血泡,夜里偷偷用针挑破,第二天照常跟父亲下地。五年级暑假,他执意要跟随父亲去工地做小工贴补家用,40多度的高温,使他中了暑,可他在纸上写道:爸爸,你的腰不好,我要帮你。父亲无语泪流。他还是勤俭节约的小标兵,捡来废品卖的钱,总是用来买书,衣服也常穿哥哥剩下的。外表朴素的朱恩汉,内心同样质朴善良。作为班长和学生会主席,他工作学习两不误,同学有困难,总是竭力相助,处理学生会事务也是公平公正,待人温和有礼。他勤奋好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学校有很高威信,连续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会干部”。他还是个运动健将,曾代表学校参加了泗洪中小学生运动会。 朱恩汉虽处在无声世界中,但他热忱开朗,积极向上,乐于与健全朋友交流,每天刻苦练习说话,阅读各种报刊书籍,写作能力迅速提升。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像海伦凯勒那样做一名作家,用文字倾听全世界的声音。

【中华美德少年故事】相关文章:

1.少年美德故事

2.《美德少年故事》

3.美德少年故事

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5.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

6.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

7.中华少年课文

8.争做美德少年热门签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8362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