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跟热爱生命有关的故事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生命的价值,正是在跑好自己承担的这一里程中体现出来的。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用生命所创造的价值,却可以与世长存。为大家分享了跟热爱有关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跟热爱生命有关的故事

  热爱生命的故事1

  在几年前网球公开赛中,有了一个热爱生命的故事。

  最后一个关键的球,甲方发球,乙方接住,双方成平局.可就在这时,一只小鸟突然飞进场内,非常不凑巧的是,小鸟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当场坠地生亡.那位运动员不再关心比赛的输赢.他没有去接球,而是当着众多观众的面,虔诚的跪倒在那只小鸟面前,为自己的过失表示忏悔.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

  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热爱生命的故事2

  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都会深深地被黄美廉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热爱生命的精神所感动。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就会感到:其实我们很富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读过很多让我们感动和令我们深省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曾经给我们的人生以启迪,曾经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或震撼,曾经让我们感动。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领悟一些道理,以便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都需要接受一些感动,以便使生命充满激情。

  热爱生命的故事3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张海迪学习非常刻苦,曾经自己翻译过一本10万多字的外语小说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美丽的英语》《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热爱生命的故事4

  (1)拒绝被安排的命运

  母亲怀着平亚丽的时候感染了风疹病毒,她出生以后就是先天性白内障,眼睛只有光感,世界在她眼中是一团模糊。“命里注定我出生以后是残疾人,”平亚丽回忆说。8岁那年,又一轮打击袭来,母亲因为癌症不幸早逝。

  “她离开人世的时候想到我看不见,生活会是多么艰难,所以我妈妈是睁着眼睛咽气的,”她说。

  在平亚丽小的时候,国人对残疾人的认识还无法像现在这样包容和理解,残疾人在人们的心目中几乎等同“废人”。她还清楚地记得建军节时报纸上用大字向“残废军人”问好时自己的感受。

  “那时候我才十几岁,就特别‘膈应’(北京话,不喜欢,难受)这个词。我想残了照样活得好,为什么管我们叫残废人。从那个时候我想一定要证明自己不是废人,”她说。

  平亚丽的父亲是开国的军人,有能力养她一辈子,但平亚丽坚决地拒绝了父亲这样安排她的人生。

  “命是先天的,运是自己后天努力的,要想走哪边,往东走往西走是我自己决定的,谁也管不着,”她说。

  (2) 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

  平亚丽的童年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她具有运动天赋,她的天赋又被一位位“伯乐”发现、发展,并最终将她送上残奥会冠军领奖台。

  平亚丽说,小时候在北京市盲人学校学习,很淘气。但是她淘气时展现的运动天赋却被盲校的体育老师高桂鑫一眼看中,开始“哄”着她跳沙坑,练习短跑。进入北京集训队后,赵教练和他的夫人一个教平亚丽百米、一个教她跳远。到了国家队,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田麦久担任平亚丽的教练,并由他完成了中国首位残奥会冠军培养的漫长征程。

  从12岁进入盲校,到23岁夺得洛杉矶残奥会跳远冠军,平亚丽在各位教练的悉心培养下用了11年走向成功。体育场上的奋斗不仅带给她快乐,还带给她信心与理想。田径场外,平亚丽依然在奋斗着。她成为母亲,但不幸的是儿子也患有先天性的眼疾。

  “那时候我想,其实人生应该分几个阶段,人生是一场不落幕的奥运会。我不能走下领奖台以后,就不再去经营我的人生,”她说。

  于是,平亚丽将领奖台下的人生想象成一场4X100米接力赛跑,第一棒,利用自己的劳动技能就业,也为了孩子就业;第二棒为帮助更多残疾人开始创业;第三棒,发展自己的企业,新朋友导盲犬LUCKY的到来,更方便平亚丽出行。

  1999年,靠着亲朋好友的东拼西凑,平亚丽利用在盲校里学过的中医推拿技能,在家里办起了盲人按摩所。居委会干部和社区居民纷纷帮忙,平亚丽也努力工作,没想到当月就赚了2000多块钱。

  之后,平亚丽经历了第二家店的失败,但又从中学到更多经营管理的经验。一路酸甜苦辣走来,如今的平亚丽已经是三家平亚丽按摩中心的老板,这三家店分别在翠微路、西翠路和西苑中直机关大院。

  按照平亚丽的话说,她现在活得“有尊严,有滋有味”。

  (3)更精彩的人生等待着她

  现在的平亚丽像所有成功的创业者一样,兴奋地描绘着未来。残奥会之后,她计划再开两家按摩店,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目前已经选址,并做好了市场调研。而且她的目光并不仅仅限于北京。

  “我一直有这种野心(开全国连锁店),”平亚丽说。她觉得,如果想把事业发展到全国,还需要再练一阵子“内功”,扩大团队力量,以免全国连锁店没有办成,反而连累了现在的几家店。

  “如果起航了,我可能先去天津,因为那是我们的邻居。而且传给我火炬的孙长亭是我的好朋友。”平亚丽说,这个计划在她心中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孙长亭是巴塞罗那标枪冠军,左腿残疾。同样经过艰苦创业的他,现在是天津长亭假肢公司的老板。

  “我要继续走我的奥林匹克人生,”她说。

  对于那些正在运动场上争金夺银的残奥运动员们,平亚丽真心地希望他们规划人生,做“永远的冠军”。

  “今天是明星,但走下领奖台,一切就成为历史。年轻人不能只想到昨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想明天还要做什么。我希望今天的运动员一面训练,一面继续规划退役后的人生。”她鼓励运动员们根据身体情况学习一门技能,“(希望他们)也做一个永远的奥运冠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8452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