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有关长征的故事「精选」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下面是我们带来的有关长征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长征的故事「精选」

有关长征的故事篇一

  1935年,红三军团长征来到娄山关。蒋集中了几个师的兵力,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娄山关下。

  双方血战最激烈的时候,彭军团长和其他首长来到前线指挥所。中央机关就要过来了,如果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彭军团长十分焦急,一边在指挥所里来回踱着,一边低声念叨:“派出的侦察员怎么还不回来?”跟随首长来前沿的军团宣传队长钟明彪也为首长担心,两眼紧紧地盯着前面的山峰。

  突然,钟队长发现从敌人阵地背后的山脚下跑过来一个人,个子小小的,穿着一身破旧的老百姓衣服。他一手捂着肚子,一边跌跌撞撞地猫着腰往这边跑,一边往山上招手。钟队长见状,冲出掩体,快速跑去接应。跑近一看,呀,这不是半年前入伍的小战士刘志林吗?此刻,小刘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了,肠子都流了出来。见到钟队长,他再也支持不住,右手兜住肠子,一头栽倒在钟队长的怀里,嘴里却吃力地喊着:“快,快去报告彭总,10团一部冲上娄山关主峰,又被敌人给扑压下来了,快派部队增援!”

  “给你包扎一下吧!”

  “不要管我,我是共-产-党员,你快去报告呀!”说着,小刘使劲推开了钟队长。

  军情紧急,钟队长只好轻轻放下小刘,飞速跑回指挥所向彭军团长作了汇报。

  彭军团长立即命令干部团增援,一鼓作气拿下了娄山关。

  钟队长发了疯似地跑下山,去救小刘。在娄山关的山路上,他看到一条由一滴滴鲜血滴成的血路。沿着这条血路,他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已经牺牲了的红军小战士刘志林。后面的同志们也赶到了。大家抹去脸上的泪水,掩埋了小刘的遗体,悲痛万分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有关长征的故事篇二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终于翻越了夹金山,在前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次会师使红军的士气大增,两方面的红军都欣喜若狂。

  两方面红军会师后,兵力加起来有十万多人。这种情况对中央红军来说当然是十分值得高兴的,因为装备和给养充足的四方面军,可以大大地缓解中央红军一路行来缺衣少粮的现状。同时,对红四方面军来说,与怀着共同的心,不懈战斗的同志们相聚也是一件大喜事。

  但正值红军队伍士气高昂,跃跃欲试的时候,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tāo)却以种种借口,故意拖延四方面军主力北上战斗。为维护红军内部的团结,党中央在反复研究之后,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并根据他的部署,对红军队伍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这样,过雪山之前,毛泽东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就没能进行下去,而被张国焘的“赤化四川”计划阻止了。两方无法妥协,以致延误了战机,致使红军在小金县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了一个多月时间,最终只能选择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大草地北上了。

  8月3日,红军制定了夏洮(táo)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地区北进;右路军则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地区北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随后,右路军进入了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长征路上的一大挑战。

  在这片草地中布满了水草、沼泽、泥潭,除了野草,什么都不长,根本就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这是唯一安全的落脚处。从一个草甸到另一个草甸,跳着前进。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有的战士又累又饿,实在跳不动,就用棍子探深浅,几个人互相搀扶着走。但还是有很多人掉进沼泽地里,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他,也跟着掉了进去,越陷越深,再也没能出来。

  据说过草地有三怕,第一怕就是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

  一开始战士们没有经验,不停地有战士陷进泥潭,旁边的战士们就上去救人,许多都一起牺牲了。后来有了经验,掉下去的也少了,帮他的同志也掌握了方法:不能动,越动陷得越深,然后站在草甸上用绑腿的布条,几个人一起拉他上来。

  第二怕是下雨。草地的气候变化多端,一下雨,草甸就十分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一旁的泥潭。

  第三怕过河。草地还是十分原始的环境,上面许多河,有的水浅一些,还能涉水过去,但多数河都又宽又深,河水冰冷刺骨,水流还很急,许多战士都在渡河时牺牲了。有时候遇上天降暴雨,正在过河的战士就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一去不复返了。

  就这样,草地埋葬了许许多多的热血男儿,千千万万的战士没能从这里走出去,就此长眠草地了。

  但这不是过草地最难的事情,更难应付的是饥饿。

  出发前,红军指挥员命令各部队四处筹集粮食,以备过草地时有足够的力气。但当地人烟稀少,即使有人也都不富裕,红军拿着钱却买不到粮,什么办法都想了,但把当地居民的存粮都买来也不够用,负责筹粮的战士急得直哭。

  战士们把征集来的青稞(kē)麦磨成面粉,再炒熟了带在身上;并杀了几匹马和当地藏民的几头牦(máo)牛,做成肉干;有的战士铤(tǐnɡ)而走险,看准了敌军的部队运给养,就噼噼啪啪地一阵乱打,抢了给养当口粮;还准备了烈酒、辣椒好抵御寒冷。

  为了过草地,同志们都学会了寻找野菜的绝活,在粮食吃完的时候,野菜就是生命的保障。最后,红军战士平均每人带着五六斤口粮,就这样上路了。

  走了几天,大多数战士就都开始饿着肚子赶路了。分下来的青稞麦炒面只够吃几天的,虽然难以下咽但总比没有好。很多红军后来回忆,都觉得那时能够走出来十分不可思议。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8939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