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端午节相关的故事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端午节也是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午节相关的故事

  恶日禁忌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香港秦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1983年5期)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2006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说,又提出端午节即夏至。

  源于蓄兰沐浴说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源于勾践操练水军说

  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端午节"送端阳"习俗

  据《通城县志》(清同治六年版)记载:“五月五日亲故以角黍、腌蛋相馈遗。”如今,端午“送端阳”的习俗在民间依旧盛行。端午节这天,人们会相互送蛋以示送福气,给团队成员“送端阳”,体现了上级对部属的关心;给尊者、长者“送端阳”,表达了尊敬感激之意;给亲朋好友“送端阳”,以联络感情;女婿们可千万别忘了用“送端阳”来孝敬岳母,因为这一天也是我国民间的“岳母节”。

  对于女婿和准女婿们来说,给岳母“送端阳”,一定要送蛋,这里面有着特殊的讲究。女儿女婿送蛋到娘家,寓意着家庭生活吉祥圆满、和和美美。对准女婿而言,“送端阳”是婚礼前男方给女方家送的最重要的一道节礼,男方送上一份圆圆的蛋品,是含蓄地表示“希望能够成为大家庭的一员(圆)”,如果女方接受了,就表示接受了这个未来的家庭成员。

  “送端阳”送蛋的习俗展现出中华民族相互关爱的传统美德,饱含着浓浓的情谊。选“节礼”当然要选安全、健康、质量有保证的产品。获评中国企业质量诚信企业的神丹公司,有多款端午节精美礼盒包装,清凉皮蛋、清淡咸蛋、保洁鸡蛋等产品,是您“五月五送端阳”的理想选择!

【端午节相关的故事】相关文章:

1.找端午节相关的故事

2.和端午节相关的故事

3.与桥相关的故事

4.与狼相关的故事

5.端午节相关的故事绘本

6.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4篇

7.相关端午节小报

8.与杨国忠相关的故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91213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