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河中石兽》教学案例

河中石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疏通了文意,本节课我们就进入文章内核,去品读语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简明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起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讲述了僧人寻找石兽的事件,语言简洁,如水般平静,但细细琢磨,却是波澜起伏,深藏韵味。你们觉得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推敲品味的呢?

  生:我觉得“求”很有意思,“求”不是“找”,它是“寻求”的意思,可见僧人找寻石兽的用心。

  师:如果不考虑词句的意思,能否换成“找”呢?(生犹豫)我们分别读一下“求石兽于水中”“找石兽于水中”,看看能否有新的发现。

  生:(读)“求石兽于水中”,“找石兽于水中”。

  师:发现什么了吗?

  生:我觉得原句似乎顺畅一点,读起来好听一点。

  师:想过原因吗?

  生:(迟疑)好像“求”字听起来更适合古文。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这就是古文的音韵之美。“找”字似乎有点现代的味道,“求”字似乎古意更浓。我们再来通过朗读体会一下音韵之美。(生读)

  师:现在我们继续探讨僧人为什么要找寻石兽呢?他可以重造石兽啊。

  生:这样化费太厉害了。

  师:这是一种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吗?(生沉思)大家从文中找寻依据,这石兽丢失的时间是?

  生:“十余年”。

  师:十多年了,找寻很不方便,更何况“求”而不得,他苦苦寻求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怕“化费”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ezhongshishou/31707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