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2)

河中石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3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

  2.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

  3.D

  4.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5.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4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阅金经

  B.一老河兵闻之陶后鲜有闻

  C.转转不已待君久不至,已去

  D.遂反溯流逆上矣意将遂入以功其后也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二石兽于水中尝射于家圃

  B.乃石性坚重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当求之于上流孔子云:何陋之有

  D.如其言择其善者而从之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答

  13.B听说(A项:经过,经历;阅读。C项:停止;已经。D项:于是;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4.A在(B项:表示判断,“是”的意思;于是。C项:代词,指代石兽;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D项:代词,他;代词,其中的。)

  15.D(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16.(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2分,意对即可。)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2分,意对即可。)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

  【注释】①瘿:读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湮于沙上 湮:

  (2)转转不已 已:

  (3)及见外方人至 至:

  (4)焦而不吾类 类: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B.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C.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D.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9. 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3分)

  答案:

  6.(4分)(1)埋(埋没) (2)停(停止) (3)来(来到) (4)像(类似)

  7.(3分) C

  8.(6分,每句3分)

  (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河水(或大水)带走呢?

  (2)我们这地方(或乡里)的人全都是这样,哪里用得着(或:为什么要)除去呢!

  9.(3分)(意对即可)

  示例一: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

  示例二:一个人不能孤陋寡闻自以为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去看待事物。

  译文:南岐处在今四川和陕西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甘甜但是水质很差,凡是喝了它的人就会得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是不得颈瘤病的。等到外地人来了,一群小孩子和妇女聚过来围观,并嘲笑他说:“那人的脖子真奇怪啊!又细又瘦而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那脖子上高起了东西是因为得了颈瘤病,不找好药来治你们的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细瘦呢?”南岐人说:“我们乡里的人全都是这样,哪里用得着除去呢!”他们终究不会知道自己是得了病。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5篇】相关文章:

1.《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2.《河中石兽》阅读与答案

3.《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4.河中石兽阅读题答案

5.关于《河中石兽》阅读与答案

6.河中石兽 阅读答案

7.河中石兽 阅读练习及答案

8.《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9.《河中石兽》阅读答案2016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ezhongshishou/412103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