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四大名著《红楼梦》为何成绝响?

红楼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一本小说能像《红楼梦》这样让人高山仰止。那么它为何成绝响?我们通过下文寻找答案。

  01《红楼梦》的诞生带有偶然性

  时代造就了《红楼梦》

  即使在清代,《红楼梦》亦属“现象级”作品。

  首先,作者非常熟悉城市生活,可清代城市化率只有7%。其次,作者有扎实的文化功底,而清代绅士群体总数不超过300万,不足总人口的1%。第三,出身官宦之家,而清代到道光时文官总数只有11316人,相当于总人口的3.4万分之一。

  在如此小众的群体中,曹雪芹还有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有鉴赏力、喜爱小说的文人,比如敦敏、敦诚兄弟,是皇亲国戚,曾供养过曹,这些人是《红楼梦》最早的读者,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他少年时生活优裕,眼界颇宽,且形成了不屑为稻粮谋的性格,能专心于创作。

  曹雪芹生逢“康乾盛世”,当时中国已进入前现代社会,诸多现代性因素再度萌芽,对人们观念造成巨大冲击,这既撼动了传统秩序,又带来了种种新的可能,然而,传统枷锁犹在,在“盛世”的麒麟皮下,变革找不到合法性资源。

  人心思变,却不能言变,这为小说家提供了上位的空间。

  孕育《红楼梦》的经济土壤

  曹雪芹的幸运在于,他恰好生活在一个“夹缝时代”,既看到了盛世,也看到了衰败,这是他之前和他之后作家所不具备的资源。由于种种原因,“康乾之治”并未将中国带入现代社会,反而出现逆转,走向长期停滞和倒退。

  其实,唐宋之世商品经济已现活力,但缺乏贵金属资源,市场一开放,货币即不足,导致“钱轻物重”,王朝不得不强化对流通渠道的管控,重农抑商。宋代时开始发行纸币,本是很好的解决之道,南宋时还引入准备金制度,操作手法接近现代央行。

  但是,宋代皇权独大的格局虽有松动,却没有革命性改变。传统官僚系统无法约束皇室用滥发纸币来攫取民间财富,特别是南宋军事压力大,一旦缺饷,只能增发纸币,使其信用一落千丈。

  在传统政治的框架中,货币不足成为死结。而明清时期,西班牙人在美洲掠夺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加上大量流入中国的日本白银,困扰数百年的“钱轻物重”的局面被意外地突破了,所以明清时中国开始出现全国市场,各地商帮崛起,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然而,康乾虽是盛世顶点,却也是走向衰败的拐点:主币仰仗海外的畸形经济模式此时出现很大问题,特别是持续通胀和周期性经济波动,给王朝稳定带来威胁。乾隆晚年曾多次担忧国家一旦没有明君,将很可能被颠覆,所以从中晚期开始,控制越来越严,社会渐渐失去活力,以后嘉庆、道光等一味因循守旧,令龚自珍抱怨“朝无才相、巷无才偷、泽无才盗”。

  在清代,与曹雪芹同时期的作家也许是最后一批可能写出巨著的人,但由于《红楼梦》被禁,加上曹雪芹身世潦倒,使他很难成为榜样。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11566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