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读红楼梦有感(通用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红楼梦有感1

  《红楼梦》,这个耳熟能详的书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个含笑的悲剧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纵使读过几遍,仍旧觉得其中有说不尽的传奇。

  曹雪芹生在贵族家庭,却不曾想到家族走向没落是何等的悲凉与凄惨,年幼的他却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对封建统治的没落有着切身的体会,便以自身为原型创造了这个经典---《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篇明义,道出了悲的结局。读罢红楼,有种辛酸感,不知是为黛玉伤感,还是为宝钗怜惜?注定的悲剧,实在难过。

  林黛玉,这个生得倾国之貌,,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女子,到今天已经成了“爱哭,虚弱”的代名词,她的母亲早亡,父亲后来病故,家道中落,只得寄住在贾府,便认识了荣国府的嫡派长孙---贾宝玉,这个大家庭中的宠儿。黛玉的性子抑郁,所以“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这样的性格也导致了她看待事物的消极和被动,她生在那样的时代,总是希望理想化的,可现实总是背道而驰,纵使她是善良的,但她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地位,使得和宝玉那么纯洁的爱也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落得那样的下场。

  贾宝玉,这个受尽万千宠爱的公子,出生时嘴里含块玉,是贾府的宝贝,曹雪芹给他的评价是“情不情”三个字,道出了他的一生,他是叛逆的,偏僻而乖张,他认为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任何事,主张平等待人。他和黛玉深深爱着对方,他们之间拥有着最纯洁的爱,却不得善终,娶了宝钗为妻,之后便出家,也是悲剧下场。

  还记得其中一篇《黛玉葬花》,黛玉善良,怜惜花儿,认为花落下后埋在土里最干净,所以,想让花儿装在绢袋里,用土埋上,日久随土便化了。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词中透着淡淡的忧伤,成为小说中最经典片段之一,令人过目不忘。

  在这本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几代人的命运沉浮,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世态人情,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反复咀嚼,阅读《红楼梦》也对提高我的文学素养有着很大的帮助,这部小说百看不厌,不枉为古今中外的一大经典,流芳百世。

读红楼梦有感2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性格孤傲、叛逆的林黛玉,叛逆的贾宝玉,恪守封建妇德、城府颇深、善于拉拢人心的薛宝钗,精明能干、谄上欺下、狡诈贪婪的王熙凤,满口仁义道德、宽柔待下、其实公然徇情枉法的贾政,虚伪残酷的王夫人等一系列人物鲜明的形象,融入到贾家的衰败描述中,揭示封建社会的必然衰亡的主题。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读红楼梦有感3

  学校开学后,和班上的同学聊天,听她说起临潼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里边有好多的数字资源,不仅可以听书、听歌,还可以线上阅读。放学回家,用手机关注了临潼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让我在文学的海洋遨游。谢谢你,让我遇见你–超星读书。

  当我们生活在这个人人呼吁平等的时代,你可曾想过那个女性“缠小脚”的畸形时代?那是以前的中国,在那一段沉重的时代悄然出现了一部揭露中国封建畸形社会的黑暗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续写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巨著《红楼梦》在日常琐事上,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生活。贾宝玉本与林黛玉相知相爱,却因当时社会阶层中的条规,两大家族联姻却不是黛玉,世人皆知宝玉宝钗金玉良缘,天作地合,又有谁记得那惹人怜爱的林黛玉?难道只因他身世并不相配贾宝玉?

  这种时刻也只有贾宝玉依然天真认为自己掀开红盖头的那一刻,看见的是黛玉那娇羞惹人怜爱的面庞?而黛玉呢?或许早已知晓自己的命运了吧,她试图做过挣扎吗?她在何时放弃挣扎?真就像那“世人皆知宝钗宝玉,”可无人再记起那黛玉一样。

  我阅读完《红楼梦》后,我发现我还是想的天真,认为只要二人相爱,便没有阻碍的美满,幸而我生活在一个人人平等,女性自由的时代,我可以自由做事,不必在意什么身份卑贱。

  宝玉是没错的,黛玉是没错的,宝钗她也是没错的,错的是那个时代,错的是那个社会。爱一个人并无错,放心大胆地爱一个人更没有错,错的是那已经深深扎根在人们大脑里的封建条规,他已经成了人们的思想。没有人觉得它错,他们觉得世间万物本就如此。

  我常在感叹,这书中的人物何其悲伤?黛玉葬了花,宝玉出了家,那宝钗呢?她肚中的孩子有什么错误?“金陵十二钗”个个都是风流才女,她们却被生活打压的不成样子。

  或许书中每个人开始都是纯朴的样子,但他们不似现在。我不能批判每一段历史,不能批判每个人物,有时我们都不能活成自己期盼的样子,又怎能批判别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生活的担子,每一段历史都有存在的意义。

  我庆幸现在人们呼吁人人平等。

  我庆幸现在的社会开明。

  我庆幸我拥有的,未拥有的,我庆幸每个人都有追求爱的权利。

读红楼梦有感4

  《红楼梦》此书很长,故事情节很多,但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林黛玉进贾府的那回。这一回是作者第一次正面写贾府,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让读者认识了一大批重要的人物。作者尤其注重人出场时的描写

  随着林黛玉踏入贾府,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贾府这个簪缨世家的气派:宁、荣两府是奉皇帝之命“敕造”的,“荣禧堂”的匾额是皇帝御笔所赐,室内陈设的“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显示着对君王的忠诚与尊敬,来往的宾客也都是“座上珠玑昭日月”的豪门贵族,表明贾家的尊贵地位。就连仆妇们的吃穿用度、交接礼节,也不是寻常人家可比。这是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环境,也正是在这样的典型环境里,他们形成了各自的性格。

  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小心谨慎。自从母亲(贾敏)去世以后,林黛玉在家“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兄弟姊妹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过去就“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吃穿用度,不同凡响。现在置身其中,“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比如邢夫人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这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再如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料定那是贾政之位,是绝不应该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在贾母房中吃饭时,为座位事黛玉更是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做了解释,她才肯入座。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是她将要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这是课文所反映的黛玉性格中的重要一面。至于课文中关于黛玉的外貌、神态、风韵的描写,则反映了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特点。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她见黛玉先是恭维──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情感的转变。王熙凤在《红楼梦》中初次露面,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示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总之,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上是匠心独具的,非常讲究方法的。仅从这一回可看出《红楼梦》这部鸿篇巨作的巨大文学价值不愧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440733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