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设计(3)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题目

  ① 题目中有生字(出示卡片“广陵”),谁来读一读? (教师注意倾听并评价“陵”的后鼻音读法)

  大家一起读。

  ② (出示卡片“孟浩然”)谁来读一读?( 教师注意倾听并评价“孟”的后鼻音读法)全班一起来.

  孟的第一笔是什么(横撇)。我们一起写写这个字(板演)

  (读懂题目第一层要求:读准音。)

  (先个体后整体,四年级的语基训练既不放松也不刻意。不放松是因为对方言区的孩子来讲,正音要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不刻意是因为不能因技能训练而影响了情感熏陶。)

  2、个性读题

  ① 题目共有十个字,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试着读一读吧,同学们。

  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想看看黄鹤楼吗?(课件)

  ☆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对,是一首送别诗。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

  ☆ “之”是什么意思?

  ② 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呢?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

  (鼓励学生,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就大胆地说出来,大声地读出来。不怕重复,也不怕与别人不同。)

  ③ 同学们,你读懂了题目了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读懂题目第二层要求: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理解诗题字面上的意思。)

  3、感性读题

  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代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名是著名的名。(手指课题)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年龄差距不是问题,一样的酷爱自由,一样的潇洒飘逸,使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诗才出众,使他们相间恨晚,无话不谈,不再寂寞。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ghelousongmenghaoranzhiguangling/1615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