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五)古诗鉴赏

浣溪沙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五)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①元是此中人。

  【注】①使君:指作者。

  8.“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

  9.下片最后一句“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片最后一句“何时收拾耦耕身”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8、景象:生机蓬勃、风光宜人。(2分)意译这两句。(排比2分,不排比1分)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1分)

  9、照应(因果)、深化。(2分)上片、下片分析各2分。(要点:雨后、归耕田园的愿望、对仕途厌倦、深化主题。)

  【赏析】

  《浣溪沙》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这五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辛弃疾的农村词便直受到苏轼词的影响。

  补充资料

  题材新。

  词的创作至苏轼虽时间不长,但作品数量却也颇为可观,写景、抒情、言志、咏物、怀古,几乎可说处处已有前人足迹。就题材而言,想要创新谈何容易!但苏轼偏要迎难而上,若论词的题材创新,苏轼可称为第一人。自他之后,词才突破仅用来言情的题材束缚。陈后山说他“以诗为词”,就是指凡是能写到诗里的题材内容,他都能打破词“别是一家”(李清照语)之禁忌,毫无顾忌地全写到词里去,从而使词取得与诗一样的地位。《全宋词》收他三百五十多首词,从题材内容上看,的确是“无事不可言”。有抒发情怀的《水调歌头·中秋》,有描绘景致的《蝶恋花·密州上元》,有述写志向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有“咏物”“最工”的《水龙吟》(王国维《人间词话》),更有开悼亡词之先河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尤其是《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一组词作,更是给词纳入了全新的题材内容:他把“老幼扶携收麦社”、“隔篱娇语络丝娘”、“牛衣古柳卖黄瓜”等都写入词中,朴素再现了元丰元年夏初久旱雨后农村景色风物人情。东坡将所谓的下里巴人,村童荆妇野老一齐聚拢于笔下,清新灵动写得那样淳朴自然,这也是苏词的一个创举。刘熙载赞叹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艺概》卷四)这种于文人词中呈现泥土气息的全境画面,怕只有苏词才敢画出来。苏轼对词作题材的大胆创新努力,使他的作品读来耳目一新,加之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使苏词超越了同代及前代的许多词作,蔚为人们喜爱而影响深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xisha/14834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