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湖心亭看雪》教案(4)

湖心亭看雪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6

  一、导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鸟鱼都有思恋故旧的情感,那么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读懂文意;2、感情痴情;3、品读画卷。

  (师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课的目标)

  二、读懂文意——完成目标1

  1、一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句读。(师提示学生注意“强、更、芥”的读音)

  2、一生再读课文,注意读时的感情处理。

  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句读。

  4、学生自读课文,据课下注释理解文中意思,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询问。

  5、学生质疑,师生一起答疑解惑。

  6、学生齐读课文,一生概括文章所写内容。师做点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悟痴情——完成目标2

  1、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字对张岱作一个恰当的评价,你会选用哪一个字?(痴)

  2、舟子语中的“痴”是什么意思?(结合“喃喃”的意思来理解)

  3、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表情来读“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自言自语、困惑不解)

  4、痴人必定有痴行,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其痴行”,一起品读“崇祯五年十二月······独往湖心亭看雪”句。张岱有哪些异常的举动呀?(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时,独往)

  5、那么张岱冷不冷?(品“拥”、“独”字——张岱不但身体冷,而且心里也是感到冷清的)

  6、但是张岱到了湖心亭之后,却感到了一点温暖和亮色,因为在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和他一样的痴人了,这两个痴 人见了张岱之后非常的激动和高兴啊,来,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几句

  7、生齐读“到亭上······强饮三大白而别。”师指导学生反复读“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句,读出激动和欣喜,并让生翻译这个句子。

  8、“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呀”,那么,什么样的人呢?假如你是金陵客,请将这句话说完整,“湖中想不到还有如此 的人呀”(生可填写“与众不同、超凡脱俗、闲情逸趣、痴迷于山水、清高孤傲等等)

  9、那么张岱见到金陵客以后,是否也象金陵客一样满心激动欣喜呀?(通过品读“拉、强、别”等相关词句,体会张岱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10、张岱哀愁的原因是什么呢?(结合课下注释对张岱的介绍,来理解他的故国情结)那么你还可以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故国情结呢?(崇祯五年十二月;是金陵人,客此。)

  四、品画卷——完成目标2、3

  1、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带着这种痴情去看雪的张岱,眼中的景又是怎样的呢?

  2、生齐读“雾凇······而已”句。并翻译出来。

  3、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文字简练、自然质朴、不事雕琢)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白描)

  4、什么是白描呢?(投影展示白描原是作画的一种技法,并展示齐白石的“虾图”并分析白描的留白效果)。后来,移用到文学创作中(投影展示文学作品中的白描,并体会其效果)

  5、再次齐读,边读边想象,师在黑板上简笔勾画。

  6、好,继续品读,哪些句子是总体描绘?总体描绘的景有什么特点?(广漠、空旷、寂寥、梦幻、朦胧等)

  7、哪些句子是特定镜头?试着品一品。(大与小、动与静、远与近、点与线、方与圆等)

  8、在如此广漠的天地之间,张岱为什么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没有家,心没有归属感,内心漂泊无依)

  9、再读写景句,边读边想象,并试背写景句。

  五、总结本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可谓是“满纸真情言,一轴美画卷,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么,现在,我们品出“痴”的真意了吗?

  六、布置作业。

  以《读〈湖心亭看雪〉,品张岱的痴情》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400字。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

  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关键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质疑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 具 多媒体

 课 时 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去查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能背多少?

  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更定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芥

  2、解词

  更定 拿拥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白 长堤一痕

  一芥 焉得 更 大白 客此 者

  三、初读课文

  1、请一男一女同学初读课文,看看他读音和停顿正不正确(音乐、 幻灯)

  2、再请以同学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放音频。

  学生活动,可分成两组,每组一段,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3、疏通文意。

  四、齐读课文

  思考:①、 找出课文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

  明确: “独往湖心亭看雪”之 “独”与“舟中两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和张岱商量一下让他改改?

  我建议先不急,等咱们深入钻研了课文再作定夺,说不定这其中另有奥妙呢!

  思考:②、课文中那个词形象的概括出张岱的形象?

  朗读: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思考:③、 “痴”字通俗的讲是什么意思?

  呆、傻、笨,举止不同常人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1、解释词语。2、介绍作者。

  二、齐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问:课文哪些的方写出了张岱的呆,不同常人?

  1、“更定”“独”“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想想,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什么声音都没有。用一个成语表达如何? (万籁俱寂)

  问:从哪个感觉器官来描写的? (听觉)

  问:让人想起柳宗元什么诗句?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从什么感觉器官描写的?(视觉)

  师: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并且是晚上八点以后,也许你正在看电视,也许在做作业,也许已准备睡觉了,可我们的张岱,居然在这时去看雪,是不是不同常人,痴人首先是行为痴

  归纳:——痴行

  2、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我们一起看看景物描写有没有怪异之处?

  齐读“西湖夜雪图”:“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问:请问,这段对“西湖夜雪图”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 景物特点:空寂、悠远、脱俗

  写法:白描写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写,“一白”、“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 点与线、 多与少、 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空寂、悠远、脱俗的意味。 在这幅空寂、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中,张岱把自己融入了苍茫的宇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痴人眼中有痴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罢了。

  归纳:——痴景

  3、问: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突然又写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坏了?咱们先到对话中去找。来,请一同学读读“大喜”一句。

  问: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请填出来。

  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师:看来作者是找到了知音,“强饮三大白而别”,虽然不会喝酒,但还是喝了三大杯,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师有一疑问啊: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电话不留E-mail,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因为这些都不重要。不管他身份地位、俸禄高低、姓甚名谁,只知他是他乡游子,今日相逢,后会难期。不愿和人交往,和情趣相投者也只是淡然相交。他知活在他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师:我们现在来看最初我们发现的那个矛盾,是张岱数不清楚人数吗?是张岱一不小心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吗?根本就不是失误,根本就是因为他“眼中无人”,知音尚且不顾,何况舟子。那他的眼中只有什么呢?

  明确: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属于自然的。

  归纳:——痴心

  四、走近作者

  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说张岱心中有寒冰,为什么有寒冰呢?请看全文第一句第一个词语,还有注释一。

  明确:“崇祯”“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大明已亡,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来度过余生罢,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

  五、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了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宿。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幻灯)“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 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利用白描写法写人或物的片断。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行

  痴{ 痴景 白描

  痴心

  教学后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xintingkanxue/42238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