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贾平凹的散文

贾平凹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越来越不懂贾平凹了!

  看了他的一些作品,我发出如此感叹。以前自以为看了他不少的小说,就很了解他,至少对于他的风格是熟悉的,也是把他定性成一个“农民作家”,笔锋粗犷,言辞朴实。却不料,看了他更多的不同作品后,越来越难以用简单的言语来概括他了。这倒是很有趣味的一件事,如同深山探幽,初入山门,平淡无奇,越是深入,才发现万千景象,惊喜之情油然而生,比一览无余来得畅快多了!

  有人评论说:贾平凹的散文比他的小说写得要好。姑且不去深究这个评价的正确与否,淡淡从作品来看,贾平凹的散文确实有独到之处。本文将从《云雀》、《一个有月亮的渡口》和《丑石》三篇散文来分析他的散文的一些特点与写作手法。

  贾平凹写过不少哲理散文,这似乎与他在小说之中所体现出来的粗犷的风格不太符合,但却又是真真正正的事实。可见仅仅将他看成一个农民作家是多么地偏颇。《云雀》就是他的哲理散文的一篇代表作品。贾平凹热衷于庄老的文章和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据他自己说,他们对于贾最大的影响时对于天地人生的感慨和参悟,是一种哲学的影响。贾平凹喜欢一种天地贯通却又纵横汪洋的写法,撂得很开,收得很紧。这一写法在《云雀》中得到了体现。《云雀》通过几个童心稚纯的孩子放走笼中的云雀,满以为做了好事时,哪知云雀又飞回到笼中的简单情结说明了一个生活的道理:世上没有绝对自由的地方,凡是有人类存在,万物生长的处所,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和环境制约。《云雀》的情节似乎很简单,所阐明的哲理也不是那么地高深与新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价值呢?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除了要了解作者的主观特征外,还要参照当时当地的客观环境。《云雀》的写作时间,作者标注是“1981年7月22日作于静虚村”,此时正是改革开放不久,“文革”期间置于人们思想上的束缚并未完全消除,贾平凹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必然会触及这一主题。散文中的云雀饱受约束,自然的本性无法施展,不能自由自在地翱翔于青山碧水间,于是“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我们”看不得云雀的悲惨处境,就偷偷放走了它,自以为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正当“我们”想象着云雀重新获得自由后的快乐时,云雀却又飞回来了,回到了那个不愁吃喝的笼子里,享用起清水美食来。云雀终于还是没有抵制住舒适环境的诱惑,放弃了自由,回到了笼子中。这一事件当中蕴含的哲理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感慨云雀的意志不坚定、缺少斗志时却不能不冷静下来想想,假如换成是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此时拍着胸脯说一定会选择自由是没有意义的,在现实面前,这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毕竟现实是残酷的。姑且不去论证那种选择更为合理,或者说更符合道义,只是闭上双眼,静静地思考一下,你的选择就在心中……一篇好的散文并不一定要文辞是多么地优美、构思是多么地新奇,只要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就有它存在的价值。贾平凹的《云雀》在技巧上并不出色,但它的意义在于引导读者所进行的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apingao/3576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