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兰亭集序谁写的

兰亭集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兰亭集序谁写的呢?《兰亭集序》作为一篇千古名文,有着许多值得我们鉴赏的之处。今天,小编为大家揭晓兰亭集序是谁写的谜团,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写的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的3月3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2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酒会。他们面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水,水面上飘着一只有两耳的椭圆形酒杯,酒杯顺着清淸的溪水漂流而下,漂到谁面前,谁就拿起一饮而尽,并要借着酒兴饮诗咏怀,这就是盛行于汉魏至南北朝时期一种独特的饮酒习俗——曲水流觞。

  这次酒会留下了大批诗作,王羲之也在酒酣之际,兴致勃勃地挥毫疾书,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这篇作品,共有28行,324个字,可谓笔飞墨舞,气象万千,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19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不愧是王羲之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无不推崇“兰亭集序”,认为它是我国行书的绝代佳作。

  据史书记载,《兰亭集序》写在茧蚕纸上,笔端是用鼠的胡须做成的。王羲之也非常欣赏自己的这幅作品,曾一再叮嘱后代要好好保存,所以这幅作品在南北朝时期,一直保存在他的子孙手里,直到第七世孙智永。智永是陈代永兴寺的高僧,活了将近100岁,他去世时,把《兰亭集序》交给了弟子辨才。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喜欢书法的皇帝,尤其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他想尽办法到处搜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真迹,除《兰亭集序》外,几乎所有真迹都被他找到了。经多方打探,唐太宗知道《兰亭集序》在僧人辨才的手中,便多次派人到辨才处讨求,而辨才始终推说这幅书法已经在战乱中丢失了。最后房玄龄推荐监察御史萧翼设计行骗,费尽心血,终于将它弄到手。

  唐太宗高兴极了,对《兰亭集序》爱不释手,把它视为“国节”,对房玄龄、萧翼、辨才给予重赏,还命令名手赵模、冯承素、韩道政、诸葛贞四人拓摹一些副本,分给太子、诸王和近臣,让他们好好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经唐太宗这么一提倡,以后学书法的人几乎都要临摹王羲之,以便从他的书法中得到启发。

  从此,王羲之的貞书,也就成了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可惜的是在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临死时把太子叫到了床前,对他耳语道:“我想把《兰亭集序》带走。”就这样《兰亭集序》手迹被作为殉葬品埋到了唐太宗陵墓昭陵中了,唐太宗希望他能在另一个世界里,还能继续欣赏王羲之的这幅佳作。

  可惜的是后来唐太宗墓被盗,《兰亭集序》手迹也从此失传了。后世流传的只有摹本,艺术风格并不一致。现在能够看到的本子,有被认为是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等人的莩本。除墨摹本外,还存有石刻本。但这些传世本是真是假,一直是历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

  最早对传世本可靠性提出怀疑的人是清代生活在乾隆年间的赵魏,他认为王羲之《兰亭集序》貞迹的石刻本,没有保留任何隶书的痕迹,而南北朝时期至初唐存世的碑刻往往有隶书的遗意,所以现流传下来的王羲之的真迹石刻本“若非唐人临本,则传摹失真也。”赵魏只是对《兰亭集序》的真伪提出了怀疑,而清光绪年间的广东人李文田更是大胆地质疑,认为兰亭序帖根本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兰亭集序谁写的

  他把《兰亭集序》序文与王羲之的《临河序》进行比较,发现无论从篇名还是到文字上,两者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所讲的却是一回事。另外他还认为,王羲之的书法不会脱离汉魏隶书太远,不会写出南北朝时期梁陈以后的书体来,所以这幅书帖只能是隋唐时期的书法佳作,不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郭沫若先生根据新出土的文物为例证,发挥了清代李文田的论点,进一步论证了《兰亭集序》序文既非王羲之的原作,帖文也不是王羲之所书。他断定传世的序帖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作品。郭沫若把与王羲之同时代的一些碑刻作品和写本,拿来和《兰亭集序》书帖相比较。发现《兰亭集序》的文字体段与同时代的作品相差悬殊。《兰亭集序》的笔法,和唐以后的楷法是一致的,把两汉以来的隶书笔意全失掉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ntingjixu/2700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