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4)

兰亭集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A痛:

  (1)“痛”在何处?人老、事迁、景陈、寿短→岂不痛哉?

  (2)“痛”指什么?不是痛苦,痛伤,而是痛惜

  B悲:

  (1)为什么会有“悲夫”的感慨?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看待今人,就像今人看待古人)

  “今之视昔”→“每览昔人…… 不能喻之于怀”说明我与古人同悲(同悲“死”与“生”的感慨)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说明: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前人文章一样

  (2)“悲”与“痛”的比较

  不同,“痛”是个体之痛,自痛、自悼、自怜,而“悲”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已悲人的,更加深刻。

  (3)小结: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进行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的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的体验是一致的,王羲之正道出了“千古同悲”,才能深深打动我们(“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 亦将有感于斯文”)

  昔人 、自我 、后人→千古同悲

  (4)悲不是悲苦、悲痛,而是悲叹

  四.深度探究

  (1)理解:《晋书·王羲之传》“羲之素好服食养生,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佳山水┉┉(羲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王羲之的自我之“志”究竟何在?

  关于本文的写作主旨,有下列不同说法,你赞成哪一种?

  A、篇中从可乐处说到可悲,着眼生死二字,有深意存焉。晋尚清谈,当时士大夫无不从风而靡,剽窃老庄唾余(喻别人一些零星言论或意见),漠然无情,外其形骸,以仁义为土梗(泥土塑的偶像),名教为桎梏,遂致风俗颓弊,国步(国运)败移。右军有心人也,虽欲力肆抵排,而狂澜难挽,不得不于胜会之时,忽然以死生之痛,感慨伤怀,而长歌当哭,以为感动。(〔清〕林云铭《古文析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ntingjixu/3171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