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4)

兰亭集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信,的确、确实

  △“也”为什么不用“矣”?

  “也”语气平缓,“矣”语气激越,这同样是作者的淡泊宁静,清新雅致的人品、文风的体现。

  三.情感初探

  1.启疑: “乐”是不是在全文中一以贯之呢?

  学生找“痛”与“悲”字

  2、“痛”、“悲”

  当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认为:《兰亭集序》“高高兴兴在饮酒赋诗,悲得太没有道理”,认为作者兴怀悲慨,与兰亭集会情境不合,如何认识。

  A痛:

  (1)“痛”在何处?

  人老、事迁、景陈、寿短→岂不痛哉?

  (2)“痛”指什么?

  不是痛苦,痛伤,而是痛惜

  B悲:

  (1)为什么会有“悲夫”的感慨?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看待今人,就像今人看待古人)

  △“今之视昔”→“每览昔人…… 不能喻之于怀”说明我与古人同悲(同悲“死”与“生”的感慨)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说明: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前人文章一样

  (2)“悲”与“痛”的比较

  不同,“痛”是个体之痛,自痛、自悼、自怜,而“悲”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已悲人的,更加深刻。

  (3)小结: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进行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的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的体验是一致的,王羲之正道出了“千古同悲”,才能深深打动我们(“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 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ntingjixu/32938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