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老舍话剧的中国化贡献

老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老舍的话剧以其鲜明的中国人的生活味道显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和艺术风格,在中国话剧史上确立了他独一无二的地位。老舍对话剧中国化的进程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这些贡献体现在地域文化、传统意境美、舞台呈现等方面。

老舍话剧的中国化贡献

 一、老舍话剧与北京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老舍话剧的戏剧情境,就是现实中北京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场所,胡同、四合院、茶馆、戏院等。老舍说: “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酸梅汤、杏仁茶的吃喝声,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他的话剧《谁先到了重庆》中,老舍对宅子的舞台提示是这样描述的:“皇城根下四合院中,几净窗明、窗外有红树”。《茶馆》中三幕戏的场景均集中在北京“吴裕泰”这一特定的场所中,在一个锁闭性的空间中展现中国时代变迁和芸芸众生的悲剧命运。

  老舍话剧的地域文化特征活灵活现的体现在人物的对话、独白等台词中,善于利用北京方言、土语等特有的口吻去塑造人物形象。正像舒乙所指出的那样,老舍的话剧属于地道的北京方言一共是136处,舞台演出本则变本加厉,地道的北京方言比原著还多 23%,达到了165处。最令人惊讶的是,在136和165之间并不是只有29处不同,竟有70%不相同!这就是说,舞台演出本对话几乎是重写的,而且更土、更方言化。”

  老舍话剧中国化的艺术实践中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他把北京的地域文化自然而然的融进话剧艺术中,使话剧带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由此而想到,内蒙古作为一个集独特民族与地域文化资源的文化大区,戏剧家的创作必须首先植根在本土的文化土壤中,再进行广泛的借鉴和学习,这才是戏剧包括话剧中国化、民族化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老舍的话剧为我们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经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oshe/27088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