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老舍:“文艺界尽责的小卒”(3)

老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路上,车声炮响,

  并掩不住抗战的歌唱:

  在城镇,在塞外,在村庄,

  中华儿女都高唱着奋起救亡;

  用头颅与热血保证希望,

  今日的长城建在人心上!

  到处,人影旗光,风尘浩荡,

  我遇上中华的铁汉开往前方;

  任凭乌纱岭上的积雪十丈,

  还是瀚海里的亘古饥荒,

  都拦不住健儿的前进,健儿的歌唱……

  这是老舍在《剑北篇》中写下的诗句,而这样的诗句,老舍以往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如此的一番经历,不仅让老舍真正寻找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也为他后来能够成为一名“人民艺术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这一过程使得老舍能够获得机会进行各方面的锻炼,并逐步成长为优秀的领导者与组织者。

  抗战爆发之前,老舍只是一名书生,一名十足的书生。他曾经自动辞去了收入颇丰的“劝学员”的职务,为的是不与官府“同流合污”;他也曾经自动辞去了受人尊敬的齐鲁大学的教职,为的是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写作。他称自己是一个“喜静的人”,是一个“喜清洁与秩序的人”,他的“理想”并不高,只要一张“干净的桌子”,一副“合手的纸笔”,还有一园“可爱的花草”。然而,当文协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之后,他没有推卸,慨然相承,而且一干就足足干了七个多年头。

  老舍的工作及其所取得的成绩,那是众人皆知的。——第一,文协最早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并且多次组织各种形式的战地访问团或慰劳团,深入民众和军队,深入前线和后方,极大地促进了文艺与抗战的结合;第二,文协大力支持并发动作家为前线将士创作各种各样的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极大地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第三,文协始终注意开展多方面的联谊活动,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沦陷区除外),如成都、贵阳、桂林、昆明以及延安、香港等地建立了分会,既加强了文艺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又使得这一组织严密有序步调一致;第四,文协坚持出版自己的会刊《抗战文艺》,它不仅是抗战期间寿命最长的一份刊物,而且成为抗战之中文艺界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就连老舍自己也美不自禁地夸赞道:“它实在是一部值得重视的文献。它不单刊露了战时的文艺创作,也发表了战时文艺的一切意见与讨论,并且报告了许多文艺者的活动。它是文,也是史,使读者看到作家们是怎样的在抗战中团结到一起,始终不懈的打着他们的大旗,向暴敌进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oshe/29325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