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老舍作品的儿童教育观内涵(3)

老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老舍儿童教育观的核心―注重人格塑造

  老舍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到:“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69]这里的“生命的教育”,不仅仅指母亲给了老舍以肉体生命,更重要的是母亲给了老舍精神的生命:“软而硬的个性”;而且因这“生命的教育”,老舍“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这里的生命的教育更偏向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人格的教育。

  人格,在老舍心中分量很重。首先,他认为做什么首先都得有人格:“作一个写家,须先作一个‘人’。假如人格不崇高,气度不宏大,而只仗着几个漂亮文字支持自己,则必难有何建树”[70]。其次,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格的塑造:“为什么要教育?救国。怎样救国?知识与人格”[71]。在老舍看来,人格教育非常重要性,而且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儿童教育方面,老舍非常重视人格的养成。人格教育贯穿老舍创作始终,构成了他的儿童教育观的核心。

  早在1923年,老舍就在小说《小铃儿》(该小说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老舍第一部正式发表的作品)中提出人格教育的问题:“聪明可爱”的小铃儿由于人格培养的缺失,心中只有“仇恨”的种子只知“复仇”而不知道如何复仇如何处理相关事务而最终被学校开除。

  而其后的《猫城记》直接指出因为没有人格而造成新教育崩溃:“你问,这新教育崩溃的原因何在?我回答不出。我只觉得是因为没有人格。”[72]在老舍看来,人格教育的缺失是有原因的:“自然,在这贫弱的国家里,许多人们连吃还吃不饱,是很难以讲到人格的,人格多半是由经济压迫而堕落的。”[73]尽管如此,老舍仍然坚定的认为: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打定主意坚持“作个有人格的人”,因为“他们的人格是黑夜的星光”;“假如我们办教育的真有人格,造就出的学生也有人格”,“我相信有十年的人格教育,猫国便会变个样子。”[74]

  小说《八太爷》[75]则探讨如何塑造完全人格:“念过几天私塾”“斗大的字大概认识几个”的王二铁也受过教育,但是“给他代替书本的是野台戏评书,和乡里的小曲与传说”。这种偏失的教育让“他羡慕闲书、戏出与传说中的英雄好汉”,使他“喜欢乡间械斗”,渴望变成张飞、李逵、武松、黄天霸等样的人物,最佩服康小八(据小说,其是西太后当政的时候使北京城里城外军民官吏一概闻名丧胆,而且使各州府县都感到兴奋与恐怖的人物――笔者注)。老母亲在时,他恪守孝道,不曾远行,“无论是拔麦子,还是劈高粱叶,都在全村考第一。他把作英雄的力气用在作庄稼活上。不为讨谁的好,只为把力气消耗出去”;为了消灭掉“东洋鬼”的绰号,王老太太一去世,他即变卖田地与房产,梦想变成想象中的“八太爷”;为获得一支枪、获得别人的认可,不惜采用逼迫村长强买强卖的方式。过时的、一味叫嚣胆气与刚强的人格,使王二铁最后不声不响地死在东洋武士刀下。

  《牛天赐传》则从人格形成的角度指出如何进行人格教育:摆官样架子的牛太太、马虎而厚道的牛老者,精神走狗老刘妈,憨实的四虎子等等,他们是牛天赐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他们不懂如何教育,只知溺爱、娇惯,最终造成牛天赐的窝囊、无能与无所适从。

  《青蛙王子》与《宝船》则完成了老舍对儿童人格的塑造。无论是青蛙王子还是王小二,毫无疑问都是完美人格的化身:善良、勤劳、正直、有胆量、有担当。他们是老舍生命中最后的为儿童的写作,承载了老舍在儿童教育方面最大的希望和梦想,也可算老舍儿童教育理论实践的成果或总结。

  老舍儿童教育观反传统反功利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切合了当下人们的某种心理与需求,因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而其儿童教育理论的现代性,“因缘际会”,为他赢得了无数“忠实观众”和“鉴定的追随者”;完整人格的追求则让老舍儿童教育理论有了力度,为后人仰视。

【老舍作品的儿童教育观内涵】相关文章:

1.老舍的作品

2.老舍作品好的段落

3.老舍作品《猫》教案

4.老舍的作品《春风》

5.老舍作品《猫》原文

6.老舍的作品养花

7.老舍的作品经典句子

8.老舍的代表性作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oshe/36659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