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存真”原则对梁实秋翻译的影响

梁实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梁实秋不仅是现代中国举足轻重的文坛大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

  一、引言

  梁实秋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文坛大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梁实秋一生译绩辉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翻译成就是他用38年时间独立完成的40卷本的《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堪称中华译坛的一座丰碑。此外,他还译有《织工马南传》、《咆哮山庄》、《百兽图》、《沉思录》等多部西方文学名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大陆译界的众多出版物中,梁实秋经常是被一笔带过,比起对“文学家梁实秋”的研究,对“翻译家梁实秋”的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因此,本文以梁实秋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试图对此方面的研究做一点有益的补充。

  二、梁实秋的翻译原则一以“存真”为第一要义

  众所周知,上世纪20、30年代,梁实秋与以鲁迅为代表的“左联”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翻译问题。梁实秋撰文多篇来阐述他的翻译主张,如《论鲁迅先生的“硬译”》、《通讯一则一翻译要怎样才会好?》、《论翻译的一封信》、《欧化文》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嘲讽地将鲁迅翻译的文章说成是“硬译”和“死译”。由于鲁迅先生“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广为人知,与之进行翻译论战的梁实秋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提倡“宁顺而不信”的典型。

  然而,事实绝非如此,梁实秋批评的是让读者看不懂的“硬译”,他提倡译文要通顺可读,但也坚决反对为了译文的顺畅而牺牲对原作的忠实性。在漫漫五十余载的翻译生涯中,梁实秋始终将“信”字置于首位。在《论翻译的一封信》中,他明确指出:“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如能不但对原文的意思忠实,而且还对‘语气’忠实,这自然是好的翻译;虽然能让读者懂,而误译原文,这种翻译是要不得的;既误译原文,而且还要读者‘硬着头皮’去读,这是太霸道了。”很明显,在梁实秋看来,译文的顺畅必须要建立在对原文“信”的基础上。在晚年接受丘彦明女士采访时,梁实秋也一再强调:“我翻译中首要注意之事是忠于原文,虽不能逐字翻译,至少尽可能逐句翻译,决不删略原文。”可以说,梁实秋一生的翻译活动都以“存真”为第一要义,“存真”的翻译原则深刻影响了梁实秋的翻译态度、翻译选材以及翻译实践,下文将分点予以阐述。

“存真”原则对梁实秋翻译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angshiqiu/2330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