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林语堂 梁实秋 英语(2)

梁实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雅舍艺术——梁实秋

  20世纪30年代后期,周作人和林语堂都逐渐由“叛徒”走向了“隐士”,由原先的批评社会,批评文明逐渐归于冷寂,从谈时事到少谈时事直至不谈时事而热衷“闲适”,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转移到写草木虫鱼、风花雪月和趣闻轶事,“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后来,由于论语派分化,林语堂被迫辞去《论语》主编,之后全家寓居美国。同时鲁迅又对小品文进行严厉批判,于是,以“言志”、“闲适”为特色的小品热潮就日趋冷落了。

  而梁实秋不同,他认为文学家并不含有固定的阶级观念,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他捍卫的是文学的纯洁性和永恒性。所以,在他的小品散文中,虽然与周作人、林语堂一样,不谈政治,回避了社会的重大矛盾,但是没有小知识分子的迷惘情绪。而是在对日常人生、社会世相的描绘中,去探求人生的真谛。

  四十年代初,梁实秋在历经坎坷,蛰居“雅舍”时,潜心小品散文的创作,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雅舍小品”现象,这也许是周作人、林语堂“言志”、“闲适”、“幽默”小品文日趋衰落时的一次颇为斑斓的回光返照。梁实秋以后的散文创作,也一直保留着“言志派”散文的流韵遗风。

  梁实秋的《雅舍》更是“雅舍小品”的经典:一般房子的基本用途主要是遮风避雨,防止入侵,而雅舍却“蓖墙不固,门窗不严”,“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一位学术界的著名人士置身于这种陋室,正是帝国主义给我们民族造成深重灾难的一幅缩影,但梁实秋并没有像大多数的作家那样,奋起高呼救亡图存,对侵略者给以抨击斥责。却独出心裁地选取了一个表现角度——从苦难中寻觅诗意。比如像“雅舍”地点荒凉,却足见朋友之情谊,“雅舍”聚鼠成群,聚蚊成雷,作者却安然处之。更有甚者,作者竟在大雨滂沱之际,由屋顶崩裂联想到奇葩初绽。尽管有人可能会说梁实秋不关心民族危亡,还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怡然自得。但我从中看到的,是超越了世俗利害和民族狭隘而关乎整个人类的东西,就使人在逆境中所应采取的处世态度。也就是一种“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自我陶醉的处世哲学和超功利的审美心态。此后的不少散文,都是这种“雅舍”精神的延续。

  与周作人和林语堂一样,梁实秋也善于在生活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小题目,内容包罗世态万象:男人、女人、孩子、中年、老年;猪、狗、鸟;衣裳、汽车、手杖、书、酱菜;送行、散步、听戏、洗澡、排队、放风筝……然后,再从人性和文化层面切入来描写。

  同时,梁实秋在具体的写人状物时都对对象描写得特别细致,他写女人时就写了女人的所有共性:女人的说谎,女人的善变,女人的善哭,女人的善谈,女人的胆小,女人的聪明写衣裳就通写唐装、洋装、男装、女装、长袍、马褂;讲骂人就罗列十大艺术;论讲价就归纳四大秘诀。总之,梁实秋的散文能综观人物、事件的各种特性,极尽细致的进行描述,使人犹若站在造物主的高度,俯瞰众生,洞察世相百态,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梁实秋的散文虽然涉及面很广,但他在篇幅上力求浓缩,绝不容忍多余的文字,他曾说:“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而这恰恰与周作人和林语堂的写作标准相吻合,周作人曾在《本色》中说过:“写文章没有别的诀窍,只有一个字曰‘简单’”。林语堂也同样谈到过这个问题:“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何以故?平淡与肤浅无味只有毫厘之差……好作家如杨贵妃之妹妹,虽不涂脂抹粉,亦可与皇帝见面,宫中其他美人要见皇帝非涂脂抹粉不可。作家敢以简朴之文字者这么少,原因在此。”可见,三位作家都深黯“割爱”的艺术原则,力求为文“简单”。他们的散文作品虽然看似都属“闲谈”,漫不经心,东拉西扯,但文中却无一句是闲话,字字句句都是经过细心推敲的,只不过这表现得十分自然,于不经意间见真功罢了。

  在中国文学史上,林语堂被成为幽默大师,梁实秋也追慕林语堂的幽默,但梁实秋的幽默,不同于林语堂的智者的关怀的幽默,也不同于周作人“湛然和蔼,出诸反语”的幽默。梁实秋的幽默,是通过将信手拈来的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来展现。而这些例子又都极富典型性,都机智闪烁,谐趣迭生。因此,在梁实秋的散文中,往往通篇都闪烁着智者的幽默,这更像是一种“闲谈”式的幽默。

  比如在说男人脏时,他写道:“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袜子手绢不知随时洗涤,常常日积月累,到处塞藏,等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货当中拣选比较干净的去应急。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来硬像是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粘成一团,而且内容丰富。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这段简短的文字就连举了男人的“西裤”、“袜子”、“手绢”、“脚”四样来些男人的“脏”,而且,在写到袜子和手绢时,还又细分了几种类型,可见举例之丰富。而这些例子都来源于生活,却又十分典型,关键在于,梁实秋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这些典型,并用风趣的语言把它们表现出来。这种近乎是“堆砌”的材料的距离方式,目的就是让读者从中看到众生相,也看到自己和处在自己周围的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和心理感受,从而反省自己的日常行为,在达到幽默效果的同时,还能使读者进行反思,纠正自己习以为常的错误。此外,可以看出,梁实秋在列举这种日常生活的例子当中,还适当的增添了一点夸张,这就更加强了文章的幽默性,从上面的例子中就可看出。别处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女人体力不济,身子骨弱:“两只脚放在被里一夜也暖不过来,双手捧热水袋,从八月捧起,捧到明年五月,还不忍释手。”说下棋慢性的人:“见对方走当头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还是跳右边的马好,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急得对方拱手认输。”说医院旅馆化:“最像旅馆的一点,便是人声嘈杂,四号病人快要咽气,这并不妨碍五号病房客人的高谈阔论,六号病人刚吞下安*药,这也不能阻止七号病房里扯着嗓子喊黄嫂。”虽然这些距离也极富夸张,但我们不认为它们荒诞,相反,这是为了艺术效果的需要。梁实秋正是使用这种富有夸张又合情合理的具有生活化的代表性的例子来展示幽默。这种幽默在文章中的分量以及表现手法都是周作人与林语堂所不及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angshiqiu/2330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