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梁实秋《猫的故事》教案(4)

梁实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五) 阅读全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在3分钟内默读完全文,然后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看谁遗漏的关键情节最少,保留的重要词语最多。

  (复述能力的培养是七年级四大能力培养目标之一。它的形成在于平常学习过程中的点滴积累,反复实践。默读形式是完成此能力的保证。此项活动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原文复述的能力,为了使复述变得小型多样,机动灵活,教师在教学过程可指导学生选取片段,或有重点的复述。如教师可要求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条理的复述。这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突出了说的训练,促进学生把消极的词汇变成自己的积极词汇。)

  学生复述,明确:(投影或板书。复述时应找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

  一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

  ——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

  ——接着“有些不耐烦”;

  ——终于“按捺不住”;(憎恨)

  ——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

  ——过后“准备高枕而眠”,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

  ——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赞扬)

  ——为猫的离去而忏悔。(忏悔)

  关键情节:“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

  ——为猫的离去而忏悔。

  二 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属于什么手法?

  明确: “ 厌恶-憎恨-同情-痛恨-赞扬-忏悔”属于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三 主旨研讨

  本文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反应什么主题?(学生思考并交流后明确)

  明确: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以及对猫的伟大母爱的赞扬,表现了作者对于动物生命珍视。

  教师总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尊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它们和我们共享着这个美好的世界,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angshiqiu/3510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