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白 凤凰意象(2)

李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当初狂喜难抑,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的万丈豪情二入长安的李白,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失望与痛苦的煎熬之后,终于伤心地辞京别阙了。此后,他游历了梁宋、齐鲁,南下越中,来到金陵、扬州等地。当他游览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名篇《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置酒》。后者曰:

  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

  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

  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

  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

  明君越曦轩,天老坐三台。

  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

  ……

  在凤凰台上陈酒设宴,触景生情,失意落魄之情又涌上李白心头。这个地方名为“凤凰台”,相传是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人们叫它们为凤凰。在山上建造一个台,就名之为“凤凰台”。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足以拨动李白心中那根敏感的弦。他因凤凰台而想到“凤凰见则天下安宁”。凤凰临世,担负着“荷义蹑正”、“应圣君”的重任。如今“凤凰去已久”则喻示着政坛的不景气,没有什么值得凤凰出现的了。“正当今日回”则是李白对凤凰归来的热切呼唤,他希望凤凰出现以“应昌明”、“明治乱”。在这神圣的凤鸟身上实际上是寄托了李白美好的政治理想,他盼望李唐王朝有一个贤明的皇帝,能够知人善任,使野无遗贤,能够励精图治,使国运昌盛。但玄宗皇帝已失去锐气,成了一个安乐天子。李白的理想随着凤凰一去悠悠。“豪士无所用”正是这种情况下深深的叹息。饮酒赏乐只是愤懑、失望之余的自我麻醉。关心国家兴衰的强烈责任感仍使他身在野而心在朝,受着痛苦的煎熬,

  天宝十一年(752)秋,李白带着“沙漠收奇勋”的愿望来到幽州,幻想建功沙场。到了幽州之后却发现安禄山正在为叛乱做准备,形势非常不妙,而朝廷仍然一无所知。李白为此事而于天宝十二年早春第三次进入长安。④他想向朝廷传报危机信号,但在长安他看到的仍是歌舞升平的景象。皇帝昏庸,任用的仍是杨国忠一伙狐群狗党,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李白又四处碰壁,最后只好怀着“辞楚”、“避秦”的心情离开长安。天宝十三年秋,李白到了宣城,登山临水,寻幽探胜,但强烈的失落感仍萦绕在李白心头。《古风・其四》抒发政坛落魄、仙真难求、人生易老的感慨:“凤飞九千仞,五章备采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这恰是李白不幸的写照。他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带着事关国家安危的消息要上报朝廷,但无人理会;他有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希望得到重用,但四处向他关起大门。凤凰衔书是李白报国热情的象征,他想像凤凰一样为国富民强而翔舞高飞,渴盼在政治上飞黄腾达。“所居未得邻”则是在追求政治理想失败后的慨叹。他像一只孤独而又骄傲的凤凰飞向西海,飞上昆仑,回到那没有世俗的名利之争的仙境。“吹萧舞彩凤,酌醴烩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拟古十五首・其五》)“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凤心忧然”。(《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他仿佛看到鸾凤与飘逸绝俗的仙人相伴,食琅之实,饮醴泉,栖梧桐,自由自在。他也想置身其中。这时,凤凰在李白心中已不再是“国有圣君,天下安宁”的象征,而是人身自由、精神自由的化身。他性格中不羁的一面在逆境中显现出来,产生了引身高飞、绝离尘嚣的念头,以保持自由与清高。“闭剑琉璃匣,炼丹紫翠房。身佩豁落图,腰垂虎盘囊。仙人借彩凤,志在穷遐荒”。(《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藏起宝剑不再忧心世事,跨着彩凤驰骋于广袤的精神自由的天空,这是李白建功立业之外的生活理想,是他功业未遂、政治失意之后的遁世归宿。

  三

  李白凤凰意象的运用是他继承和发扬比兴言志传统的一个表现。李诗中大量描写高山大川、风花雪月、奇禽异兽、醇酒美人、神仙幻景等事物,就是比兴手法的运用,以此来达到抒情的目的。他或借大鹏抒发凌云壮志,或借行路难形容仕途坎坷,或借旷男怨女之情表孤臣孽子之心,或以咏古讽今等等,正是在这些似乎远离社会、远离现实、远离政治的事物中,李白寄寓着强烈的政治热情。凤凰意象也不例外。凤凰所具有的政治色彩暗示出李白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济苍生、安社稷的襟抱,寄托了他呼唤圣贤治世的社会理想。同时,凤凰高贵自由的品格又适于表现李白狂放不羁、卓立于世的个性,象征他那自由解放的个性精神。自由与入世和谐地统一于凤意象中,这不能不说是李白诗并庄屈于一心、和儒道而共治的特点的表现。

  李白思想的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集儒、道、侠、纵横于一身。其自由精神可追溯到《庄子》的熏陶。在李白的诗文中,凤凰意象脱胎于《庄子》是很明显的。《庄子・秋水》中有“惠子相梁”一段文字,庄子用以自喻的雏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一是其峻洁的品格和高远的志向,二是其具有高度主观自觉性的运动能力,这是其自由的条件。《秋水》之疏曰:“雏,鸾凤之属,亦言凤子也。”可见雏与凤凰同类,在传说中具有相同的神性,因而凤凰也有了上述雏的特性。雏作为庄子思想的写照,负载着他及后人对自由的期盼和向往飞翔于人类辽阔的精神梦乡。李白的凤凰意象中自由的本质正是本此而来。但李白终其一生,贯穿始终的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

  至德二年(757),李白怀着救国之心参加了永王军幕。不料却在统治者的争权夺位斗争中以“附逆作乱”的罪名入狱,又被判“长流夜郎”。长安、洛阳两京收复后,遇赦放还的李白竟又幻想东山再起。直到他去世前不久,还想去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后因病半途而归。在他的绝命诗《临路歌》中仍以自己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而感到遗憾。在六十三年的人生道路上,李白实际上是在不停奔波、寻觅、追求、奋斗,正如孔子的“席不暇暖”,又如屈原的“上下求索”。要实现伟大的抱负,要建立不朽的功业,这是其复杂思想的主心骨。凤凰意象是透露他这种思想的一个窗口。上文所提到的历代典籍中凤凰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内涵,在李诗中得到继承,成为李白入世情怀的一个载体。凤凰意象从上古神话开始,流传至今,“不死――自由――政治象征”的深层意蕴为几千年来的文人所吸收、发挥,各取所需,寄情表意。在李白诗中,它兼收并蓄儒道两家凤凰意象之内涵,反映出诗人复杂思想中入世与自由相统一的一个侧面,是一个心灵化的重要符号,具有悠远的文化韵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bai/179197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