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白 凤凰意象

李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凤凰高贵自由的品格反映了李白狂放不羁、卓立于世的个性,象征他追求自由解放的个性精神。

  李白热爱自然,喜好鸟类,尤其酷爱自由翱翔、不受拘羁的飞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他自述曾与逸人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情”。他曾以诗与胡公换白鹇。其爱鸟之心可见。因而,在诗中李白用了许多鸟意象,涉及的鸟类约60种,其中以凤鸟出现的频率最高。根据统计,李白诗中仅以“凤”字单独构成的句子就有18句,另外还有孤凤、高凤、彩凤等12句。诗人如此频繁运用凤意象,绝非偶然。那么,凤意象与李白到底有何联系?本文试以探之。

李白 凤凰意象

  一

  “意象”一词由来已久。最早标举“意象”这一美学概念的是南朝刘勰。他的“意象”是指诗人心中之象。历代对意象的涵义界定多有分歧。本文的“意象”指的是诗人主观的情意与客观的物象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即诗歌中的“意象”是经过诗人的感物或物感而形成的,它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包含了诗人的感知和情感在内,“象”是“意”的载体。

  “凤”作为一个文学意象,相比起其他风月山水花鸟,显得比较特殊。因为凤不是客观存在的鸟,而是神话传说中不死的神鸟,是鸟的神化形态,“是幻想的对象,观念的产物和巫术礼仪的图腾”。①在昆仑神话中多有凤鸟的姿影。如《山海经・海内西经》记曰:“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昆仑神境的本质特性是“不死”,因而其神性事物都随着有了“不死”的特性。凤凰就是以不死神树的果实为食的不死之鸟。这使它成为百鸟之王,具有高贵的身份和品格。《说文解字》解释说:“凤,神鸟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见则天下大安宁。”凤凰成为一种凝聚着一定社会意识的符号,人们倾注于其中的情感、观念和心理,使它获得了超模拟的内涵和意义,在“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②《论语》:“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淮南子》:“凤之德,至德也。”在这些政论色彩较浓的古籍中,凤凰是吉祥和美、国运昌盛的象征,具有施政标准的内涵,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社会理想。这是凤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内涵。而《说文》中还强调它“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的自由翱翔过程。至此,我们清晰地看到,不死神鸟――凤凰在人们的幻想中载托着美好的梦想,它是高贵自由的象征,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历代文人笔下的凤凰意象都是对此的继承和发扬。李白也不例外。

  二

  李白的生平和家世一直颇具传奇色彩,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说他出生于蜀中,有人说是西域的碎叶城,李白则自称是汉代李广的后代。其人“眸子炯然,哆如饿虎”,似乎生得神采特异,非同常人,这是他自喻为凤的一个原因。李白从小受到特殊的教育。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赠张相镐》其二又说“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曾向赵蕤学纵横术,又喜仗剑任侠。博学多才,集诸家于一身,自视甚高,胸襟抱负阔大高远,一生都执着于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故常以凤凰自喻。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是李白的政治抱负。开元十八年(730)年春夏,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但“历抵卿相”仍无结果,徘徊魏阙之下而不得入其门,只得离开长安,漫游四方。

  开元二十三(735)年,李白游并州,结交了郭季鹰。李白很敬慕他,写了《赠郭季鹰》,盛赞郭氏的高尚品质,慨叹身处盛世却无他们的禄位,而他们也“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邻。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在李白眼中,朝廷中的小人有如群鸡,他却是高贵的凤凰,不屑于跟他们并处争食。在这里,李白心目中的凤凰既源于上古神话,又取义于《楚辞》。在屈原的《涉江》中,“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朝堂兮”。屈原把独立不群的凤凰和屑小的燕雀乌鹊对举,以被疏远的凤凰自喻,以燕雀乌鹊喻占据朝堂的无才无德之臣。《怀沙》篇中以凤凰与鸡鹜的对比比喻朝廷中先臣与小人地位的颠倒。李白把鸡与凤并提是对《离骚》凤凰意象的继承。跟屈原一样,李白以凤喻己及郭氏,寄托卓立不群的高洁情怀,以鸡喻群小,表达他的不满和鄙视。“一击”二句又出于宋玉《对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兮负苍天乎窈冥之中。”(《艺文类聚》卷九十)在从政路上不如意,但在精神上是绝对自由的,李白以凤凰表达自己纵横八荒、上天入云自由驰骋的飞翔精神。但在整个开元时期,李白仍寻求着政治出路,一直梦想着君臣遇合,可是一切就如“瀛洲”般微茫难求。

  到了天宝元年(742)秋,李白经他的好友元丹丘推荐给玉真公主,玉真又荐之于玄宗③,才被召入朝。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优待有加,命他供奉翰林。起初,李白还以为这下可到了他美梦成真的时候了,可事实上却是一次又一次地奉诏应制,侍从游宴,他又感到失望。同时,他也招人嫉妒,受人诽谤。经过一番徘徊,他决定请求“还山”。在辞京还山时,他又以诗与友告别: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以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

  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

  ……

  ――《古风・四十》

  感伤之际,远古的那只高贵神鸟又出现在李白眼前,凤凰只吃玉食,即使饿了,也不会去吃粟米之类,更不会降低身价与群鸡争夺区区一餐。于是,李白把自己幻化成现实中的一只凤凰,他不贪图那不合己意的虚职,不拿那以虚度光阴、浪费人才换来的俸禄,他看不惯朝中无才无德、靠拍马溜须往上爬的庸臣。凤凰的志向不在于温饱,李白的雄心不在于无功受禄,而是要建功立业。但现实没有给他用武之地,没有给他这只凤以梧桐琅,所以他选择了“还山”,像凤凰一样四处翱翔。“宁知鸾凤意,远托梧桐前”。(《赠饶阳司户燧》)鸾凤远飞是为了托身于梧桐之上,尽管海路漫漫,天寒地冻,独宿凄然。诗中李白借凤凰寄情抒怀,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及对自尊的维护。“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在极短的时间与极大的空间对比中,凤凰行动自如,无所拘羁正是李白对精神自由飞翔的追求的象征。凤凰已不单单是传说中的神鸟,而是渗透了李白对自我独立价值的意识的一个文学意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bai/179197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