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白诗词中的音乐

李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从上古时代起,诗歌与音乐是不分家的。李白一生留下900多首诗词,他的诗词中有月亮、有酒,也有音乐。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李白诗词中的音乐

  一、绪论

  从诗歌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最早都是可以和乐歌唱的。如《诗经》里的“国风”几乎都是各地的民歌。很多文学家、诗人本身就是音乐家,据《说苑》记载,孔子的弹琴技艺是相当高明的,孔子不但精通乐器,并且很看重“独唱”,《弦歌要旨序》云“孔子礼乐之教,自兴于诗始”。白居易“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好听琴》卷23)。白居易一生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喜爱音乐也善于弹琴。“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也琴兴》卷五)这是写他本人弹琴的诗。李白是我国的“诗仙”,一生留下九百多首诗词,他的诗不仅有明月、美酒、也有很多跟音乐有关诗篇,本文从中挑出几篇来进行论述。

  二、器乐诗词

  我国早期的诗歌都入乐,诗人写诗首先是为了供演唱,《诗经》中描写过的乐器达29种之多。其中有一部分篇章是相当成熟的乐舞诗。

  笛,管乐器。竹制,有吹孔一,指孔六,近吹孔处另有膜孔,蒙以芦膜或竹膜,尾部常有二至四个出音孔。笛身小巧玲珑,携带方便,笛的音质,相当清远嘹亮,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音色,音调可以吹出多种变化。关于笛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崔豹《古今注》说:“横吹,胡乐也”。马融《长笛赋》说:“此器起于近世,出于羌中”。笛子,由西域传入,是西汉张骞通道西域时带入汉地。唐代,设置在“太常四部乐”中有笛这种乐器,可见笛在唐代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唐诗中有笛乐诗有四百零二首。如李益的“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施肩吾“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嘹亮入东家。”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塞下曲六首》其一)这首诗出自汉乐府,为唐代新乐府题,“笛中闻折柳”中的“折柳”即《折杨柳》的省称。这句表面是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味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说明了边塞生活之艰苦。笛本来为竹制,自唐起,却不拘于此,铁笛、玉笛常见。李白诗中屡见玉笛,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吹笛》)“韩公吹玉笛,倜傥留英音”(《金陵听韩侍御吹笛》)。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笛声的嘹亮悠扬,突出它传播空间的广阔。玉笛常与杨柳一起吟咏表示乡恋之情,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曲夜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曲,玉笛吹奏着古老的《折杨柳》离别曲调破长空而来,把惆怅的乡思洒满了全城。李白诗中还有“龙笛”,如“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是指龙笛能吹出高亢嘹亮的声音。

  萧,管乐器,古时称若干竹管编成的排箫为“萧”,后世则称竹制单管直吹者为“萧”。排箫有封底、无底两种。前者称“底萧”,后者称“洞萧”。后世称竹制单管直吹者也为“洞箫”。《风俗通》说:“舜作萧,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李白的《忆秦娥》使用了这个典故,“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厥。”《忆秦娥》,是词牌名。顾起伦云:“李太白首倡《忆秦娥》,凄婉流丽,颇臻其妙,为千古词家之祖。”对李白的这首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首写伤别的词反映了闺中女子对旅人的思念和分离的痛苦。“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夜深人静,夜色朦胧,秦娥独自吹箫,啸声幽咽,如泣如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bai/28187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