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白与凤凰意象(5)

李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天宝十一年(752)秋,李白带着“沙漠收奇勋”的愿望来到幽州,幻想建功沙场。到了幽州之后却发现安禄山正在为叛乱做准备,形势非常不妙,而朝廷仍然一无所知。李白为此事而于天宝十二年早春第三次进入长安。④他想向朝廷传报危机信号,但在长安他看到的仍是歌舞升平的景象。皇帝昏庸,任用的仍是杨国忠一伙狐群狗党,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李白又四处碰壁,最后只好怀着“辞楚”、“避秦”的心情离开长安。天宝十三年秋,李白到了宣城,登山临水,寻幽探胜,但强烈的失落感仍萦绕在李白心头。《古风・其四》抒发政坛落魄、仙真难求、人生易老的感慨:“凤飞九千仞,五章备采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这恰是李白不幸的写照。他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带着事关国家安危的消息要上报朝廷,但无人理会;他有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希望得到重用,但四处向他关起大门。凤凰衔书是李白报国热情的象征,他想像凤凰一样为国富民强而翔舞高飞,渴盼在政治上飞黄腾达。“所居未得邻”则是在追求政治理想失败后的慨叹。他像一只孤独而又骄傲的凤凰飞向西海,飞上昆仑,回到那没有世俗的名利之争的仙境。“吹萧舞彩凤,酌醴烩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拟古十五首・其五》)“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凤心忧然”。(《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他仿佛看到鸾凤与飘逸绝俗的仙人相伴,食琅之实,饮醴泉,栖梧桐,自由自在。他也想置身其中。这时,凤凰在李白心中已不再是“国有圣君,天下安宁”的象征,而是人身自由、精神自由的化身。他性格中不羁的一面在逆境中显现出来,产生了引身高飞、绝离尘嚣的念头,以保持自由与清高。“闭剑琉璃匣,炼丹紫翠房。身佩豁落图,腰垂虎盘囊。仙人借彩凤,志在穷遐荒”。(《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藏起宝剑不再忧心世事,跨着彩凤驰骋于广袤的精神自由的天空,这是李白建功立业之外的生活理想,是他功业未遂、政治失意之后的遁世归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bai/2921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