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李白诗的戏剧因素(5)

李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李白还善于将道具运用在诗中,使诗别开生面。“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是李白的好友。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那儿是荒僻之地。李白得知后,很替他担心,故遥寄此诗。诗的前两句取景杨花和子规。以名时令,含有飘零别离之感,悲痛之意;后两句,表达同情慰问之深情,为诗的主体。“我寄愁心与明月”言简易赅,胜似千言万语。只有知已者,才会说出这种心心相印的话。人隔两地,明月千里可共,所以,只有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才能传达自己的浓浓相思之情和美好祝愿。在这里“明月”作为表情达意的道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给诗带来光彩。“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玉阶前凝望秋月,时间久了,不觉露水沾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精帘,仍然注视透过帘子的月色,不能入睡。这女子专注望月的举动,十分含蓄地说明一个“怨”字。罗袜是这位女子身上之物,不但从罗袜上可感受她的身份及至仪态,而且罗袜也是传情的道具。“罗袜”被白露浸湿,说明望月之久,思念和幽怨之深。在这里,真是无声胜有声。“罗袜”这个道具起着绝妙的作用。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盛唐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呈现绚丽多姿景象。中国戏曲很早就出现,秦汉的乐舞、俳优和百戏是中国戏曲的渊源。唐代有参军戏流行,这就为借鉴戏剧提供了客观条件。这样看来,李白诗中有戏剧因素,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白在诗中融会戏剧因素,对于完善诗的思想与艺术,突显诗的风格特点,都有重要的意义。从真善美的视角考量,生活是充满矛盾的,可以说矛盾无时无处不在。李白采用戏剧冲突手法以及其他戏剧手法表现诗人在特定生活状态的具体感受,是符合生活的真实以及生活的多样性的,同时也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从而生动地展现了善与恶的鲜明而不同的风貌,让诗的艺术美放射光彩,增强感染力。这无疑对于形成李白诗的豪放飘逸浪漫主义的特点是有裨益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bai/3322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