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运熙先生的李白研究——青山长在,典范长存

李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恩师王运熙先生今年二月八日平静地走了,今天恰是七七四十九日。这段日子里,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耳目之前。翻开先生的著作,扉页上的题字,那沉稳的笔触,仿佛比往日更显得栩栩生动。可是已经是天人永隔了,再也见不到敬爱的先生了。我想纪念先生的最好的法子,就是揄扬先生的业绩,学习、继承先生的学术精神。先生曾经说,如果不让他搞学术研究,那将是他极大的痛苦。学术就是先生的生命。

  王先生1926年6月29日出生于江苏金山(今属上海)一位中学文史教员家庭。幼承庭训,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1947年以文学院学生成绩总分第一名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此后短短数年之内,就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汉魏六朝乐府的文章,蜚声学界,后来结集为《六朝乐府与民歌》、《乐府诗论丛》二书出版。令人惊叹的是,当时先生才不过二十多岁,而今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些成果仍然是这一领域内具有经典意义的文献,以至于一些海外知名大学的中国文学学科,都将它们列为必读的参考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先生转向于唐代文学的研究。六十年代起,又进而进行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在这些领域,都硕果累累,取得了许多富于独创性的成绩。笔者曾撰文作过比较全面的介绍。这里拟就先生的李白研究,谈一点体会。

  王先生相当早就开始进行李白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向复旦中文系提出,希望能编著一本李白研究的专著。当时王先生负责古典文学教研室的工作,并担任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一段的教学。于是1959年上半年,先生便为复旦大学中文系1956级的学生开设“李白研究”课。当时尚缺少较好的李白诗注本,先生就决定先编选一本《李白诗选》并加以注释。他拟定了选目,划分了作品的历史分期,由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和教研组的个别教师分工写出注释,再由先生统一修改定稿。该书于1961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李太白文集》原是分体编排的,而这本《李白诗选》分为编年和不编年两部分,三分之二以上的入选诗篇作了编年,颇便于读者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思想发展了解作品,而且选目恰当,份量适中,兼重学术性和普及性,因此出版之后大受欢迎,学术界也认为是填补了当时李白研究领域的空白。以后又经过几次修订,总印数达五十万册之多。接着王先生又组织几位学生撰写《李白研究》。由先生拟定篇题,制定提纲,提出主要论点和诗篇举例,然后大家分头撰写,先生自己写其中《李白怎样向汉魏六朝民歌学习》一篇。该书1962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印数也有一万五六千册,近年又曾以《李白精讲》的书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版。这两本书的编撰出版,影响很不小,对于广大读者了解和欣赏李白千古不朽的伟大作品,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bai/37907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