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林清玄现象(4)

林清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对佛学经典的深入探究

  对于佛学经典,林清玄曾明言:“我的文章不是佛教思想的研究,因为我注重学解的佛教,很容易专门化、复杂化,不能满足我们对宗教实践的渴望与景仰。我期望的不是提出个人的主张或思想,而是唤起人人自我的觉悟。”[5]由此可见,林清玄的写作行为首先是道义行的,而不是技术性的。正是基于这一点,使林清玄对佛学经典的阐述发人深省。林清玄以获得身心的终极安顿的理性境界制造了一个动态的实践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企图以积极有效的行动,把个人、群众与社会从问题丛生的状态中,转变到佛法共证的神圣境界中,用来消除或改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窘困状态。[6]林清玄自觉认识到身为作家的责任而不单纯是佛家宣扬者的身份,所以在阅读佛经,审视现实生活时常常有火中慧影的发现。

  “林清玄现象”的思考

  从“菩提系列”、“人生对话系列”到“现代佛典系列”、“禅心大地系列”,其许多作品一版再版,由此他也成为了各界争聘演讲的对象。他是台湾学生心中的“青年导师”,并被评为“对青年最有影响力的当代人物”。确实很难避开他,在辽阔的海外华文阅读圈内,林清玄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有些学者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林清玄现象,而有些学者则将林清玄现象视为宗教现象来研究……为什么林清玄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为何其作品会风靡整个海外华人圈呢?

  对于“林清玄现象”,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认为:学术界谈论精神需求和生存意义的哲学、心理学、宗教学著作早已不少,但大多数是分门别类的专业成果,艰涩枯燥,不可能直接渗透到社会。林先生要交待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美好的心情,他把这些专业区一一打通,而且坚信自己与读者是“同一种人”,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存在,因此可以凭着自己的生命体验,把读者自身的生命点燃。这种诚恳态度,使广大读者找到了一个亲切祥和的交谈者,而交谈的范围又必然会快速扩大。⑧一个作家在写作时怀着感恩的心,燃香祈祷,读者应该也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那样的心情。而东海大学的一位社会学教授对“林清玄现象”这样揭示:林清玄现象说明,一个社会的发展,在解决生存为题之后,必然会开拓谈论生命意义的空间。为解决生存问题,大家冲锋,拼搏,无暇顾及精神领域,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群体性的心理残缺,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开始在生命意义上的反省、觉悟,变成了一种广泛的自然需求。

  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其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在当代文坛散发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思想来满足人们的的精神需要,而林清玄的作品很好的抓住了人们心灵的这种渴求,把寻找自性、开启清明的禅宗智慧融入如画的描绘之中,为在万丈红尘中空茫挣扎的万千灵魂洗涤着心灵的尘埃和负重,引导他们回归自性,融入天人合一的智慧境界。如云:“寄情,不是在外面寻找寄托于慰藉。寄情,是在转动的世界中,有自己不变的内在风格;是在世俗的花草中,有自己一片清朗的天地。⑨

  由“林清玄现象”引发的思考,笔者认为中国一批优秀的作家,不应该变成布袋戏里“秘雕”和“怪老子”这种的人物,其文字也不要深奥难解,而是应该关注现代人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与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nqingxuan/30745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