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林清玄现象(2)

林清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林清玄与同龄孩童的现实世界

  童年时代的林清玄有吃母亲烧的红心番薯的欣喜,有看父亲放鸽的乐趣。可以为了得到一块糖果而和母亲弄别扭,可以为了一直丧生的小松鼠而抱头痛哭。它的童年在物质上虽然是贫穷的,但他在精神心灵上是富足的。 如云:“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知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②与同龄孩童相比,林清玄拥有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追求的是心灵世界的富足。他比同龄孩童更懂得如何去感知,去体味。真如林清玄所思: “宇宙天地是怎么形成的?人又从哪来?我为什么会是今天这样的我?在我们身心感受到的世界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的世界?或许林清玄孩童时代的思索与领悟也是他后来取得惊人成就的一个缘由吧!

  林清玄的菩提路

  一、心灵的空虚

  林清玄在开始学佛之前,曾一直担任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后来又升为主编、主笔。但是在林清玄的眼里,职位看似越来越高,但心灵却愈来愈空虚,工作量很大,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如云:“随着年龄日渐增大,志趣愈来愈小,不知道将来的日子要如何过下去。于是,我心想,如果我能重新回到青年时代,不知道自己会用什么态度来面对社会?”③正是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才导致林清玄的头发快掉光了,人发胖,肌肉松弛,这种情形不禁让林清玄陷入了沉思。

  二、文章的意境

  确实,在生活上,林清玄并没有遇到什么难题,遇到的困难都只是内心的关卡,那就是如何突破生活的层次,文章的意境。在写作问题上,如云:“最初写作,我也总是围绕着自己的朋友、爱情等零碎的琐事上大做文章。一段时间之后,我写不下去了,你一直告诉读者你自己、家人以及你的朋友在干吗等等,这有什么意义呢?”④当林清玄意识到自己的文章是很平淡的时候,他开始反思写作的方向。因为童年时代受到过宗教的熏陶,所以林清玄对佛经还是有一些知识层面的了解。如云:“信佛之出,我曾很积极地想传扬佛法。后来知道该顺其自然,不要强迫别人来信,要在别人因为你的改变,主动询问时,再告诉他佛法的殊胜,否则,你还没来得及把菩萨道的观念传播出去,别人已经被吓跑了。”⑤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nqingxuan/30745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