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读李清照的一首出色的政治讽刺诗《夏日绝句》有感(2)

李清照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夏日绝句》寓批判于咏史,以古鉴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假如我们将女诗人的这首诗和她同是在金人入侵以后所写的《上工部尚书胡公》、《浯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韵二首》,以及“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断句参照起来读,则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在她的诗中所表现的那种爱国热忱和对最高封建统治者极为不满的批判精神。面对“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的严酷现实,李清照也和比她稍后的陆游、辛弃疾等志士仁人一样,以自己激昂慷慨的诗歌正面地反映了他们所生活的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并抒发了当时大多数正直的知识分子郁结于心的愤懑,表现了他们为抵抗异族入侵、维护祖国统一而奋斗呼号的先锋作用,因而受到后世的肯定和好评。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卷一中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含蓄的手法最易和讽刺相结合,而讽刺又是抨击恶状的最有力的武器。《夏日绝句》以叱咤风云、宁死不屈的项羽与贪生怕死、荒淫误国的赵构相比,虽然在字面上没有一个字提到南宋小朝廷的权奸们,实质上却处处都是嘲弄、讥刺这班昏君庸臣。它“气高而不怒”、“力尽而不露”,特别是“不肯过江东”一句,完全是《春秋》笔法,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投掷过去,并击中了赵构之流的要害。

  这首诗的含蓄特点,还表现在它的使事用典,都是出于表达一种强烈的政治义愤的需要,而不是“掉书袋”式的为用典而用典。在《夏日绝句》中,无论是热情讴歌《楚辞》中阵亡将士壮烈的牺牲精神,还是突出《史记》中虽处于英雄末路仍视死如归的项羽高大形象,都能信手拈来,暗用其意,自成佳构,并能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悲剧的美、崇高的美,确实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所以这首绝句尽管连续用典,但并不使人产生丝毫饾饤之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qingzhao/30245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