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清照诗词艺术赏析

李清照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李清照诗词艺术赏析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她在创作上也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如《一剪梅》表达对爱情的追求;《醉花阴》表现了她对闭锁的闺门生活的不满,显示了她的知识分子情怀。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优裕宁静,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期的她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充满理想和抱负、性格纯真而豪爽的人。作品中这个天真、爽朗的年轻女子的形象,很可能就是她自己的写照。

  可是,李清照生活在封建社会里,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被剥夺了参预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而且她所处的年代恰是理论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时代。因此,李清照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的活动世界的愿望不可能得到实现,也就迫使她把自己局限于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创作的主要内容只有这两个方面,且总带有一些抑郁、伤感的成分。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这首词通过浪漫的幻想,表现了她豪迈的抱负和对于自由、美好的理想的追寻。虽然她的抱负只是企求艺术上的成就;她所追寻的也不过是缥缈的神仙境界;但她那要求摆脱狭小、寂寞的生活樊笼而渴求着更壮丽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的愿望是强烈的。

  李清照前期所作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敏锐感触,描写春花秋月等对人的影响,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宲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这种感伤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也是对自己青春渐逝的烦闷与苦恼。词的主题是“愁”,她通过一问一答把自己的情感含蓄地吐露出来。“昨夜”两句,借酒消愁,但这里的“不消”并不仅仅指酒意未消,而是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可以想见,词人此时的心境是颇为抑郁的。“试问”两句,写惜春怜花的心情,包含了她无尽的缠绵。“却道海棠依旧”的“却”字用的极好,它把卷帘人的冷淡和词人感到回答出乎意料的神态一下子描绘出来了。“知否”两句是对侍女说的,是反问,也是作者的自我感叹。

  从她的词的形象中表现出的李清照,不仅是天真、活泼、豪爽可爱的,而且也是一个深于情,专于情,而又勇于表露爱情、强烈地要求爱情的女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这首词是李清照为怀念初婚不久离家远行的丈夫赵明诚而作的,它集中抒发了夫妇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词中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来描写离别之情不能排遣,由外表而及内心,这就把词人那种浓厚的情感作了进一步渲染。

  《一剪梅》是明显地表现着爱情的作品,她还有更曲折更含蓄的表现手法,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以黄花来比人的瘦,用瘦来说明长时的痛苦的相思,不说破情而情更深。这首词之所以被广泛传诵,是由于它的创造性和深刻性。

  李清照这样热烈地表露和歌唱爱情,她主观上当然不会意识到这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击,但在客观上却具有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意义。和她同时代的王灼,就已经在他所著的《碧鸡漫志》中,诋毁她的作品说:“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这正是她的爱情词具有积极意义的最好的反证。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表现了国破家亡所造成的种种人生苦难,将早年的闲情浅怨转变为重愁深哀,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和相当大的普遍性,如《武陵春》,描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苦境地,反映了她一连串的不幸遭遇;《永遇乐》通过中州盛日与苟安现实的对比,表达深沉的哀挽之情。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梁与南宋对峙,词人远离家乡独自在金华避难,正逢元宵节,朋友们找她游玩,这引起了她国破家亡的愁思。她说:“如今憔悴………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别人的欢乐正衬托出她自己的愁绪。在朝廷苟安一隅仍醉生梦死的年代,她这种由个人生活的今昔之感所引起的深愁,也就蕴含着国家兴衰的沉痛。这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所应有的沉痛,难怪宋末爱国词人刘辰翁读到此词时要“为之涕下”。我们对李清照后期的大部分词,都应该作这样的看法。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从而塑造了处于“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环境中的自我形象。先说风住,再说尘香,而花已尽,这样的一句三折,可见细腻蕴藉。下阕则用“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使双溪寻春仍回到“愁”字上。

  寻寻觅觅,泠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早期作品的伤春悲愁,怨离恨别不同,它不是短暂的生离,而是已成永诀,并且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愁凝聚交织,文浅情深沉痛无比。

  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为了它本身的狭隘利益,对敌人采取了妥协的卖国政策,使大多数人民遭受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大灾难,李清照就是这千千万万受难者中的一个。她在南渡后所作的词,由于被词的流派风格所束缚,很少像她在诗歌作品里那样表现出强烈而显著的爱国思想,而更多的是表现她个人的深愁惨痛;但她个人的深愁惨痛正是统治集团卖国政策的产物,因而带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使得她的作品更具有深刻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qingzhao/31883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