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离骚》与《神曲》比较分析(3)

离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神曲》与《离骚》的象征性

  西方中古文学往往带有神秘的色彩,一般多用梦幻、象征和寓意的手法。但丁在他的早期作品《新生》第一首记述奇梦的短诗中,就描写了贝亚特里齐如何吞了他的心飞上天去的幻景。他的《神曲》更是沿袭了中世纪梦幻、象征和寓言的手法。

  我们常常将一部作品归结为一个主题,其实,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多层次的。它既有表层的主题,又有深层的主题,或者说既有现实的主题,又有象征的主题。比如说《阿Q正传》,它的表层主题是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而深层主题则是揭示“国民的劣根性”。推而广之,阿Q的精神胜利法岂止“国民”才有,福斯塔夫不就是英国的阿Q吗?堂·吉诃德不就是西班牙的阿Q吗?所以《阿Q正传》的主题就具有象征意义。

  关于《神曲》的象征意义,但丁在给斯加拉大亲王的信中说:“必须注意这部作品,它的意义不是简单的而是含有多种意义的。第一种是字面的意义,另一种是象征或道德的意义。”但丁认为一部作品都应该有四重意义:结合《神曲》这一文本具体来看,字面的意义——亡灵的遭际;寓言的意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道德的意义——对人类的警告,对迷途者的劝诫与指导;神秘意义——对未来神圣事物的预言。这就是说,《神曲》是一部内容异常丰富,意蕴复杂而多解的伟大作品。尤其是这一诗篇蕴涵的强烈的道德意义,而其中的道德意义又是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的。人类生活的准绳是什么?人类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呢?这是诗人提出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依照但丁所说,人类必须除掉行动上的一切罪恶,而且要清除思想情绪上的一切欲念,才能得到心灵的纯洁,才能由人智产生神智,得到最后的幸福。相反,如果人们犯了上述的罪恶,他们就应该受到相当的惩罚和折磨。

  要深入理解《神曲》首先要了解但丁独特的“幸福观”,在《帝制论》的最后一卷,但丁阐明了自己的幸福观,这一幸福观是破解《神曲》的一把钥匙。但丁认为人应该有两种幸福:即今生【此生】的幸福和永生的幸福;今生的幸福以人间天国为象征,永生的幸福以天上天国为象征;今生的幸福须在哲学指导下,通过道德与知识的实践来达到;永生的幸福则须在启示的指导下通过神学之德(信德、望德、爱德)的实践来达到;皇帝(必须是明君圣主)根据哲理引导人们走向今生幸福之路;教皇根据启示的真理,引导人们享受来世的永生幸福

  下面就让我们分别来看看《地狱》、《净界》、《天堂》三部的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部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就是《地狱》篇了。作者将地狱分为九层,如漏斗状,越往下越小,有些圈又分若干层。罪人的灵魂依照生前罪孽的轻重,分别被放在不同的圈层中接受苦刑惩罚,罪行愈大者愈居于下层。《地狱》篇一开始就采用了拉丁尼派的隐喻、象征方式。诗人在1300年的一个早晨,在耶路撒冷的一个阴暗的森林里迷了路,遇到一头狮子、一头豹子和一只狼,它们拦住了他的去路,在这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亚特里齐之托,前来援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由贝亚特里齐引导,游历了天堂。这儿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本身是人类精神的象征。阴暗的森林指当时混乱的政治环境,狮子为野心,指攻打佛罗伦萨的法国王朝,豹子为淫邪,指佛罗伦萨黑党,狼是贪婪,指教会的权力。但丁非常巧妙地将现实状况和内心情绪写入了诗歌。

  作品第二部分是《净界(炼狱)》。净界是南半球海中的灵魂赎罪的地方,像七层宝塔一样的高山,愈高愈小。山门外游荡着忏悔太晚或被放逐出教会的灵魂。这是中世纪经院哲学派根据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所分类的七恶,即:骄、妒、怒、惰、贪、食、色。经过这七恶的忏悔所到了顶上便是地上乐园。但丁在进入山门时,守门的天使用剑在他额上刻了七个P字表示七大罪。以后每升一层,有天使替他拭去一字,拭完就象征着罪已洗净。于是上了乐园,乐园中花香鸟语,有清溪两条,饮了里面的水,忘去罪恶,记起生前善事,准备入天堂。这时维吉尔忽然不见,但丁最崇拜的贝亚特里齐在天花乱坠、仙乐缭绕中乘着仙车从天而降,她带着美丽的微笑将但丁引到天上。这里,维吉尔象征人的智慧,只能启示人知罪悔过,而贝亚特里齐则象征神的智慧。但丁意谓人智之外,必须有信仰,才能得到幸福。

  作品第三部分是《天堂》,其梦幻、寓意、象征的色彩更为浓郁。但丁上了天堂,只见高超、纯净、光辉。但丁的天堂并不像异教神话中的琼楼玉宇的天堂。天堂分九重,第九重是水晶天,又称光明天或原动天。天上有天府,为上帝及众天使所居。到了这里,贝亚特里齐归位在“幸福的玫瑰”中。圣贝拉多引导但丁,窥见“三位一体”的神秘。这时,如电光一闪,诗篇结束在这里。

  在整部《神曲》中,最具有特色的象征是数字“三”的含义【基督教文化语境中“三”、“九”、“十”总被赋予神秘的宗教含义】。《神曲》全诗分为三部,地狱篇、净界篇和天堂篇,表现他所梦游的三界。每篇由33歌组成,一共99歌(九也是由三所组成的),卷首加了一个序歌,合计整一百歌。更惊人的是全书一百歌一律用“三行韵律”或“三行连锁押韵法”写成。每个歌都是由三行诗节一环扣一环,连锁接成的长链条。它的韵法是:第一节的一、三两行押韵,第二行与下一节的一、三两行押韵,第二节的第二行又与第三节的一、三两行押韵……这样一直押到底,到最后一节完了时,再加一行和末节的第二行押韵。它的押韵形式是:ABA BCB CDC DED EFE……XYX Y。全诗到处都离不开“三”这个数字,但丁把“三”作为神圣的象征,这是中世纪基督教所崇奉的神圣数字,象征三位一体的神———圣父、圣子、圣灵。以全诗的第一歌头五节和末节为例:

  当我一生旅程的中途,

  我在一个阴翳的森林里,

  一觉醒来便失去了正路。

  啊,那是一个多么凄凉的荒地,

  林中的崎岖难行呀,难以言语形容,

  我一想到它就不寒而栗。

  那真是死一般的苦痛,

  且慢讲述我遇到引导我的好人,

  得先说一说那儿可怕的种种:

  我也说不清,我怎样走进那个森林,

  因为当我走入歧路的时候,

  正昏昏欲睡,神志混沌。

  但到了那可怕森林的尽头,

  再向一座小山的脚下前行,

  这才觉得心中填满了恐惧忧愁。

  我举目一望,那小山起伏的丘陵,

  已经披上了早晨的阳光,

  就是普照人生各条道路的明灯。”

  …………

  “我愿跟你到地狱净界的高岑,

  去一看沉溺在苦难深渊中的灵魂,

  去寻找圣彼得所掌管的城门。”

  于是他在前头走,我在后头跟。

  全诗一百歌都是这样格律严整,环环紧扣的韵法。而且全诗三大篇,每篇的结束处,都以“群星”二字作结:

  《地狱篇》的结句是:“再看见那灿烂的群星。”

  《净界篇》的结句是:“我已洁净,准备上升于群星。”

  《天堂篇 》的结句是:“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

  总之,《神曲》中但丁所运用的是将天上的爱与地上的爱区别开来,将维吉尔作为人的智慧的象征,贝亚特里齐作为神的智慧的象征,表现对光明与真、善、美的追求;将狼、豹、狮等作为恶势力的代表,而但丁则是人类精神的代表。地狱、净界与天堂三大宏观的概念使得作品具备了西方文化独有的大气与宏阔。

  而《离骚》则是东方诗人特有的含蓄与温婉,花草为饰,神人为伴,以此孕育丰富的内蕴。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sao/29927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