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2)

李商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下几方面:

(二)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一、 漂浮迷离的意境和富丽华艳的辞藻,使他的爱情诗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首先表现在主题的多义性上。从他的作品的题目上就可以感觉到这种独有的魅力。他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首句头二字及句中任意二字命名,其实均属无题之作。如《锦瑟》、《嫦娥》、《柳》、《昨夜》等诗篇。李商隐有意识地以此为一些意境朦胧、内涵深远的爱情诗作命名。用“无题”的方式来摆脱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觉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如《锦瑟》,历来是被诗评家称为最难解的诗迷,作品虽题目为《锦瑟》,但仅以诗中首二字为题,实际等同“无题”。诗的额、颈两联创造了四个优美的意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庄生晓梦迷蝴蝶”,当回想青年时代的壮志雄心,但又无法伸展,故曰“迷”。“望帝春心托杜鹃”,当为壮志难酬,致一片雄心,惟有付之吟咏,有如望帝之化为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与“蓝田日暖玉生烟”,则以珠玉自喻。珠有与月盈虚的传说,今沧海月明而珠不能自盈,是以有泪;玉韫山中,终不为人所采,则蓝田日暖,亦徒见宝玉生烟罢了。这四句可以说,如实地概括了诗人的一生,似乎都蕴涵着诗人的一种愁苦、孤寂的情愫和希望破灭的凄怆。但诗的最后二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提携全篇,对以上所用的典故加以总结,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感触。这首诗是以朦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通过含蓄、暗示来表达诗人的人生哲理,展示内心世界。而且这首诗是写于李商隐在世的最后一年,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诗人五十年的经验总结。所以历代诗评家结合他的身世,得出如此多的考证。

  《圣女祠》之二,是描写诗人与女道士恋爱的一首作品,几乎句句都有典故。“三里雾”、“五铢衣”、“刘式威”、“衩头燕”,通过层层隐喻,描写了女道士的居所和服饰,透露出作者与她的恋爱关系。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这段恋情既留恋不已又极力掩饰的矛盾心里,从而体味到其中的暧昧情趣。这首诗也通过各种典故的运用,为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之美。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中“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采用了宋玉《高堂赋》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和南朝《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旧语,既增添了作品的神秘色彩,又传递了女子的凄苦孤独、寂寞冷清之感,诗的感情基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还有像“刘郎只恨蓬山远”,“蓬山此去无多路”,都表现出对所爱之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哀怨情绪。总观李商隐诗的用典方式,他屏弃了简单的词语替代,而更注意词汇的内涵和张力;更多的运用有强烈情感的故事,使内容更具感染力。有些诗使用了重叠渲染的典故,营造出一种整体的氛围与意境。因此,李商隐诗中的典故能幻化出一种奇妙、朦胧、艳丽的色彩,传达极为浓烈的感情。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表达了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念。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锈芙蓉。”描写烛光半笼于翡翠与金丝的烛惟之中,光焰黯淡而柔和;由麝香熏过的芙蓉帐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给华丽的景物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具有一种虚幻的审美效应。由此烘托出两地相思者的孤寂与凄凉的心绪,使作品中的意境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加深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shangyin/33997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