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商隐《锦瑟》的美学意蕴(3)

李商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缺憾美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的。维纳斯虽有缺憾,但她是美的化身,她是美的。李商隐的这首诗便蕴含着一种缺憾美。

  我们看该诗第三联的第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这妙境是完美的,但作者表达的却是哀情,是彷徨郁闷之情。这哀情打破了诗歌原有妙境的完美,给人留下一种缺憾。

  我们再看第三联的第二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晚唐诗人司空图曾引戴叔伦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蓝田山位于陕西蓝田,是著名的产玉之地。传说此山在阳光之下,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升腾,但美玉之精气远观如在,近观却无。因此得玉者失玉之精气,得玉之精气者失美玉,可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便是一种缺憾,便是一种美。

  联系作者自身的坎坷经历,我们知道:诗歌在第三联诗意回转,开出一新境界来,明珠在沧海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有理想有才华的人总是难以施展抱负,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诗人的遭遇。诗人年轻时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和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他称颂汉高祖、唐太宗,也称颂张良、诸葛亮。他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可惜他往往“事与愿违”,由于遭遇诋毁,又被排挤,“一生襟抱未曾开”,这令他无限伤感。纵有满腹才华,但无施展之地,这便是发生在诗人自己身上的缺憾,读来让人为之惋惜。

  总之,诗歌是一种艺术,艺术也是一种生命意识。封孝伦先生在他1988年完成的硕士论文《艺术是人类生命意识的表达》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艺术与人的生命意识有关,人类创造艺术不是无目的的。人类创造艺术是为了在精神的时空中满足自己的生命目的。”[3]这首诗创造出来的朦胧美、悲剧美、缺憾美正是作者在精神的时空中满足自己的生命的手段,同时它也揭示了人类的生命意义:即使生活是悲剧的和不完美的,我们也要在悲剧中抱着希望勇敢地活下去,因为岁月短暂,容不得人有半点回旋的余地。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方可不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shangyin/503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