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2)

柳永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柳永缘何仕途多舛

  “柳三变喜作小词,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日:‘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

  这段记载见之于严有翼的《艺苑雌黄》。故事中的仁宗皇帝有意为难柳永起因于柳永第一次科举考试不第后写的一首《黄钟宫・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姿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写得十分豁达狂放,从某种意义上讲表现了柳永年少轻狂恃才傲物的一面,公然声称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而科举浮名,比之烟柳巷陌中偎红依翠时的浅斟低唱也不过如此。这大大地触怒了当时的统治者,仁宗皇帝。果然在他第二次科举考试,临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就因为这一句话,柳永至“景末登第”,还是改了名字,方得磨勘转官。但是柳永的仕途并不顺利。柳永的仕途坎坷自然可能是因为他‘薄于操行’。但是,文章前面也说到了,有宋一代,统治者鼓励享乐,从皇帝已将到士大夫阶层,皆曾纵情声色。而社会舆论也不加以谴责。可为何偏偏一个柳永就那么倒霉地被皇帝盯上,他升职时却引得物议哗然呢?在解释这个问题时,让我们先来看张舜民《画墁录》中的一段小故事: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日:“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日:“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日:“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这段词揭示了宋代文坛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雅俗的对立,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市井文化的对立,换句话说,就是当时士大夫趣味与市民趣味的对立。而这,也正是柳永一生升迁无门,仕途坎坷的根本原因。

  首先,这涉及到一个词品与人品关系的问题。从古至今,将文品与人品,诗品与人品,词品与人品联系起来,甚至是相提并论的现象在古代屡见不鲜。以词观人,在宋代诗话词话中也并不少见。词的格凋高下完全可以影响到词人的声誉,柳永少时流连于花街柳巷,作过无数露骨庸俗的艳词,其格调不高,时时显得轻薄。而柳永的这些艳词唱诸歌姬之口,词名越显,愈发为正统士大夫所不齿,进而影响仕途,投弃终身。

  其次,词在北宋还是一种没有政治地位的文体。词在最初被称之为‘曲子词’,所依的曲调不是中夏之正声雅乐,而是胡夷里巷之曲。被时人视之为‘小道’‘文艺之下者’,被正统士大夫们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淫俗之语不合士大夫的身份,而柳永偏偏在未进官之前就以俗艳词名名满天下,柳词也似乎成为俗艳文化的代表,而词人柳永更是被推到了市井文化代表的位置上,站在了精英文化也就是雅文化的对面,自然而然地被摒弃到了士大夫统治阶层之外。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uyong/29289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