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茅檐下始栽竹茆檐下始栽竹柳宗元诗词(2)

柳宗元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赏析】:

  《茆簷下始栽竹》是一首种竹诗,大约作于元和三年。这正是作者处境最艰难的时候。仕途坎坷、健康恶化,不绝于耳的指责、漫骂,还有那遇赦不免的诏书,无情地折磨和摧残着他的精神和肉体。是苟且屈服、随波逐流,还是傲然挺立、坚持操守,诗人用这首小诗作了表白。托竹言志,正是此诗的创作动机,也是此诗的魅力所在。

  这首诗写作上的特点之一是:叙事清楚,以文为诗。诗歌记叙了寻竹、栽竹和赏竹的全过程,线索清晰,有明显的记事散文的特色。首先写栽竹之因。由于天气闷热,加之又患足肿之疾,日子非常难熬。幸好邻居告诉了他驱热的办法,种竹可致凉风。其次,写寻竹之劳。为了种竹,负鍤来到西岩,在怪石险岩中登攀寻觅,费尽力气,挖来竹种。第三,写种竹之慎。种竹之时慎之又慎,选好地址,扶正竹子,牢固竹根,浇上清澈的泉水滋润竹根,以便迅速成活。第四,写赏竹之乐。这是诗人拟想竹子长成之后,付出的辛勤和爱心必定可以换来丰厚的回报,生理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愉悦和快乐。清凉取代了湿热,生机驱赶了孤寂。网虫寄身在叶间,晓禽歌唱于枝头,晶滢剔透的露珠,仿佛凉透了枕席,置身竹间,心静神怡,烦恼尽消。全诗结构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孙月峰在《评点〈柳柳州集〉》中说:“就事质叙,自有一种真味。”指的就是这种结构上的连贯性所产生的质朴的韵味。

  此诗的第二个显著特点就是兼用比兴、寓意于竹。汪森在《韩柳诗选》中对柳宗元的种植诗的评语是“种植诸作,俱兼比兴,其意亦由迁谪起见也。”栽竹诗更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兴的运用,是为了使诗的旨意更隐蔽更含蓄一些。这是由于处境艰难造成的。贬臣的身份和政敌的得势,迫使他许多话不便明说、直说,他只好托情于竹,委婉达意。很显然,诗人种竹的主要目的绝不是为了真正的致凉,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宣泄。前人的咏竹诗,或赞美亭亭玉立的风姿,或称颂正直虚心的品质。柳宗元所写的竹,除借鉴了前人的成果外,赋予了更多的自我色彩,可视为自比形象。他喜欢竹,在永州的作品中,不少的诗写到竹子,而这些竹子里常常显现自己孤直的身影,苏轼读此诗后,看到了“意致似恬雅而中实孤愤沉郁”的内含。柳宗元所写的竹子不仅有亭亭姿,驱热生凉,更因为有“凌寒色”,才被引为知己。这种“凌寒色”,不正是诗人的坚韧执着,有气节操守和傲岸不屈性格写照吗?他对竹子的期待,委婉地表达了对处境的改变,理想的实现的渴望。种竹之举实际上是自己世无知音、报国无门,只能与竹为友的孤寂和悲哀之情的抒发。此诗的真正寓意大概就在这里吧!

  总之,《茆簷下始栽竹》一诗最能体现苏轼所说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特色。表面平淡无奇而内涵无比丰富,结构上以文为诗而手法上兼备比兴,形成了这首诗既质朴又雅致的特有韵味。所以,读此诗时,我们既要品诗,也要品竹,更要品人。要从诗中去把握竹子形象的象征意义,再从竹中去发掘作者的个性、情感和人格的蕴含。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uzongyuan/5576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